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和毛主席“同名”!这位开国少将为何被称作“电司令”?

电力之光
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创办的电力科普公共服务品牌。
收藏

电视剧《亮剑》的热度至今不减,“李云龙”彪悍的作战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在现实中,还有这么一位让李云龙原型都点赞的“打仗很硬”的将军。

他就是开国少将李德生。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时的李德生。

1916年,李德生出生在河南新县柴山堡地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0年2月,李德生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此后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留下了许多传奇。

一战成名!

“这一仗是典型的‘歼灭战’”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日本侵略者在马坊镇北的堆儿梁山岗上修筑了坚固的堡垒,长期驻扎,并依托此据点无恶不作。马坊据点,成为楔入我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一大毒瘤。

1943年9月,李德生调入太行2分区30团任团长。1945年1月,李德生代表30团主动请战攻打马坊,要彻底除掉这颗毒瘤。

为详细了解马坊据点内的地形、敌情,拟定最佳作战方案,李德生决定亲自进入据点进行现场侦察。开始,分区领导不同意,说:“一个团长进日寇据点太危险了。”李德生再三请求,得到批准。

年轻时候的李德生(中)。

其实,对这次侦察行动,李德生早就开始准备了。

他考虑了各种细节。比如当兵的戴惯了军帽,额头上下黑白分明,最易被敌人识破。李德生除上操和外出,平时不戴军帽,劳动时裹一块白毛巾,那条白线就不明显了。

他是大别山人,一口方言,敌人问起来怎么办?于是,他一到山西,就学说山西话,果然也能对付几句。

这一天,李德生向房东借了身破旧棉袄、棉裤穿上,头上扎条灰不溜秋的羊肚毛巾,脚上穿双破了口的老头鞋,脸上再抹点锅灰,化装成给据点送菜的农民。在卧底于据点内给日本侵略者做饭的地下党员翟富才的接应下,李德生进入了据点。

到了伙房,卸下土豆、白菜,李德生透过窗户向外开始观察,掌握据点内的情况。在返回途中,他边走边考虑作战方案:要想拿下马坊,只能采取偷袭的办法,打敌人一个冷不防。

李德生在全团抽调了82名精干灵活的干部战士组成突击队。

突击队员集中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战前练兵。除现有武器外,每人配备了一把大刀。他们还准备了染成黄色的土布,用来掩蔽在敌人碉堡前我军的行动;每人准备了棉袜子,以便走路时减少响声……

1945年3月4日下午,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李德生立即下令部队以急行军向马坊据点进发。

当晚10点,在地下人员的接应下,突击队分别进入城堡东南面坡下3间废窑洞内隐蔽起来。第二天,当日本侵略者吃早饭时,突击队员根据预定信号分4路迅速冲向大门。尖刀班班长罗西文手起刀落,劈倒了两个哨兵。随后,李德生带领大家很快占领了卫兵室、东南角碉堡及电机房、伙房、马厩等,并冲进士兵宿舍,同正在吃饭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近战。

在激烈的白刃战后,李德生砍伤并活捉了日寇小队长铃木。

激战到下午1点,李德生带领大家全歼守敌,生俘8人,缴获小炮1门、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数10支、枪炮弹90余箱、炸药10余箱。

马坊战斗的胜利,拔掉了敌人苦心经营多年的巢穴,铲除了我太行根据地的心头大患,震动了整个华北,极大地鼓舞了我根据地军民最后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

为此,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发表了题为《长期侦察和坚决突击,太行我军收复马坊》的消息,并配发社论赞誉这一仗是典型的“歼灭战”。


在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中,李德生也屡立奇功。

李德生将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指挥战斗。

1955年,李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他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打仗很硬”的李德生也因“同名”被毛泽东点名认识。

1968年10月,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扩大会议上,周恩来在宣布分组名单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接话问道:“哪个是李德生?”

原来,毛泽东到延安时,曾化名“李得胜”,转战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此时听到与“李得胜”谐音的“李德生”,感到分外亲切,对他产生了兴趣。

1969年,中共九大在北京举行。当周恩来又一次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又一次接话:“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

与电结缘

他被钱正英亲切地称为“电司令”

这位开国少将,还与电力有着不解之缘。

1973年12月至1985年6月,李德生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他十分重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积极参加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同东北三省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左一为李德生将军。

20世纪70年代末,东北电力供应紧张。

为加强对电力工作的指导,合理分配东北三省的电力,经国务院批准,东北电网领导小组成立,李德生任组长。在随后的工作中,他为东北地区加快电力建设、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汗水心血,对扭转电力供应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据亲历者回忆,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电力供需矛盾突出:装机容量不足,但用电量又比较大,常有拉闸限电。同时,东北三省之间,“争电量”问题比较突出,但有些矛盾一时又不能缓解。

李德生经常半夜领着大家到电网调度室去看电力周期表。不仅如此,他还到电力生产一线、操作间里去看,研究低周波改进办法,有问题就去解决。

他上跑国家机关,找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投入,提高东北水电、火电的装机容量;下到各地去解决问题,就怎么建水电站、火电站提出自己的建议。

时任水利电力部部长的钱正英很亲切地叫他“电司令”。

这位“电司令”确实为东北电网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受命于困难时期”的李德生,8年中先后到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几十个电业单位进行调研,对东北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他主要抓住三点:

一抓燃料供应,保证电网正常运转;

二抓“三电”,即计划用电、节约用电、群众办电;

三抓调整三省用电矛盾。

经过一年的努力,到1978年,东北电网结束了长达8年之久的低周波状况,电网的各项工作开始走上正轨,较快恢复正常运行。

1984年,李德生提出,东北缺电严重,解决这一问题一靠开源,二靠节流。国家投资建电站,各行各业也要合资、集资办电站,同时,要加强科学管理,杜绝浪费。他希望所有用电单位,特别是用电大户,在改革中确定最佳经济管理目标,实现“三电”管理科学化,要求水电部门保证安全,经济发电、供电,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在用电方面,李德生更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住的房间一直使用小瓦数的灯泡。有一次,他散步回来发现车库的电灯没有关,就走到车库把灯关掉,并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到人走灯关,节约用电。他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增强节电意识,为国家经济建设多出一份力。

据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任海泉将军回忆,李德生将军非常关心发电一线的工人。

任海泉回忆说:“那年我们到吉林,他亲自到丰满水电站看望工人。每年春节,除了下部队看望官兵以外,他看望最多的就是坚守在炉前的发电工人。大年三十,别人都在家里吃团圆饭,发电工人却坚守在第一线,他的看望给了工人们很大的鼓舞。”

评论
虚心学习的小学生
太傅级
功勋卓越的将军。
2023-12-25
科普633c2bb156eb9
进士级
已阅
2023-10-28
科普61d7c670735dc
儒生级
毛主席的兵都是将军!毛主席是人民心中的红太阳!
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