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盆底肌功能评估报告你会读吗?

健康云科普
原创
致力于科普健康知识。
收藏

对于刚刚经历过生产的宝妈们,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恢复情况,尤其是腹肌和盆底肌的恢复。

那么我们如何可以得知自己的恢复情况是否良好呢,除了主观的自我感觉良好之外,找康复治疗师进行专业客观的产后评估是最客观准确靠谱的方法。

在产后42天建议宝妈们进行专业的产后恢复检查,其中盆底肌功能评估是必要的评估项目之一。

盆底肌功能评估一般都使用专业的盆底肌肌电测试仪(如图1),医生会采用阴道探头置于阴道内,阴道探头会采集表面肌电,生成一份盆底肌功能评估报告(如图2)。

- 图1 -

- 图2 -

在临床上,很多时候医生并不会详细为宝妈们解读评估报告的每一项内容,主要是评估项目很多都属于医学专业名词,解释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而且费时。所以大家一般只能得到结论性的回答,比如快肌差、快肌慢肌都有问题等,但是大家肯定很想具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接下来小H将会尽可能用最通俗的语言为大家一一解读这份盆底功能评估单。

盆底功能评估单全面解读

包含内容:

如下图所示,盆底肌功能评估报告包括一幅肌电图和一张表格报告。肌电图是将盆底肌收缩情况可视化。

前后静息阶段,曲线越平稳越好,代表肌肉张力处于稳定状态,在快肌、慢肌和耐力测试阶段,波幅越大越好,代表收缩力量强,波形越规则越好,说明肌肉收缩规律稳定。

-肌电图和表格报告-

分数栏:

表格报告一般分五项,每一项都会有得分,最后会有五项的综合得分,我们先看最容易理解的得分。

每一单项的得分满分都为100分,需不需要做盆底康复,由最后五项的综合得分决定。

- 表格报告的5项内容 -

综合得分>85:恭喜你,你的盆底肌功能很好哦;

综合得分<85:很有必要考虑盆底康复。

每个人盆底受损功能状况各异,我们可以从五项的单项得分来推断我们盆底肌的主要功能障碍为哪一方面。分数越低说明此项情况越严重。

- 如出现上图数据 则需要进行盆底修复-

测试值和参考值:

除了报告单最后一栏的评分之外,再往前两栏分为为测试值和参考值。测试值就是你实际检查的结果,参考值为正常检查的结果范围。如果测试值不在参考值范围内,就代表这一指标存在问题。

测试内容:

从报告单上看,记录的五项名称分别为:前静息阶段、快肌测试阶段、慢肌测试阶段、耐力测试阶段、后静息阶段。对于非医学背景的宝妈们,看到这些奇怪的名词是不是满脑子“问号”飘过。不用担心,我将用最通俗的语言为大家解释这些“唬人”的词汇。

我们先来看包含“静息阶段”字段的第一项和第五项。这两项的区别为一个为“前”,一个为“后”,这里的“前”和“后”为你盆底肌收缩前和收缩后,此时测得的指标为盆底肌处于静态状态下的肌张力。

如果这两个指标异常,代表你的盆底肌在不收缩的情况下也处于一种高张力状态。而这种高张力会导致盆底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同房痛、便秘、外阴痛等。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快肌测试阶段”和“慢肌测试阶段”,这里的“快”和“慢”描述的是肌肉收缩的速度。那么我们什么时候需要肌肉收缩速度快呢,当我们需要盆底肌进行收缩的功能,比如排尿、排便、性生活时。

如果快肌功能障碍,可想而知,便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性功能障碍等问题。那么收缩速度慢的肌肉在起什么作用呢?

大家可看下方盆底肌解剖图,在我们的盆底肌上方承托着膀胱、子宫和直肠。慢肌便是提供承托这些脏器和组织的承托力。如果慢肌功能障碍,可想而知,承托力不够便会出现脏器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问题。

最后要解读的就是耐力测试了(有的报告单无此项),耐力主要测试的是你的盆底肌保持一定收缩强度的时间,换句话说就是容不容易疲劳,很多耐力不够的宝妈们,盆底肌不能够保持足够的时间收缩就疲劳难以持续发力了,此时便会出现阴道松驰、盆腔疼痛等问题,因为耐力收缩的主要收缩肌是慢肌,所以此项反映的也是慢肌的功能状况。

更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康复!大家是否学会了呢?

作者:郭祎莎 毕霞 赵江霞

作者介绍

毕霞

毕霞,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副院长。2010年、2018年、2019年先后入选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领先人才培养计划。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

专业方向:脑卒中康复、骨折术后康复、脊髓损伤康复、人工关节围手术期康复、手外伤康复等。

主要学术任职: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养结合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康复分会康复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骨科康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康复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康复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康复理疗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0DZ23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