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推荐5本适合白血病患儿的绘本

达医晓护
通过医学科普让老百姓真正做到“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405 篇文章

住院患儿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没有生活经历,对医院的环境、即将面临的治疗,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伴随的痛苦知之甚少。因为住院造成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相比成人更容易处于情绪障碍和不良适应行为的一种异常状态,也就是情绪焦虑障碍。由此,可能导致患儿情绪不佳、食欲降低、不配合治疗等负面影响。

640.webp (53).jpg阅读是一种改善患儿情绪的好方法,但儿童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弱,对图片和色彩的兴趣更大,因此本文推荐绘本阅读不仅能有助于降低患儿的焦虑情绪,同时对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及理解能力有重要帮助。

《小白找朋友》

主角小白住在一个小岛上,每天都在等待朋友来找他,但是没有人来。于是他鼓起勇气扬帆出海,开始了找朋友的探险之旅,一路上发生了许多可怕又有趣的事情,最后也交到了一个好朋友。儿童都渴望能够有许多玩伴,但是在陌生的环境中,特别是看到游戏区的小朋友有固定的朋友圈,会不敢也不知道该怎样主动交朋友,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绘本让小朋友知道,一旦勇敢迈出第一步,交朋友并没有那么难。分享环节治疗者可以引导患儿想象如果自己就是绘本中的小白,那么小白会怎么做呢,如果尝试主动出击,一定能交到好朋友。

针对儿童的社交焦虑:不少患儿由于性格内向或是身体不适等原因,经常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或是看着其他患儿在游戏区里玩玩具,自己却不敢进去。医院陌生的环境给予患儿很大的社交压力,平时活泼外向的儿童住院后性格可能发生变化。

《你好,安东医生》

森林里的安东医生每天给公鸡、老虎各种动物看病,大家都喜欢他,而安东医生却累的倒下了。在患儿心目中,医生都是穿着白大褂很严肃的模样,然而安东医生却打破医生在患儿心中冰冷的形象,在绘本中,安东医生为害怕打针的鳄鱼保守秘密,倾听伤心的山羊讲心事,甚至把头伸进鳄鱼嘴巴里看病。他温和、善解人意,尽管每天非常疲惫却依然笑脸迎人,为了照顾病人顾不上自己而倒下。在这本绘本中,患儿可以了解到医生的工作是非常劳累的,却仍然要坚守职责为大家看病。在阅读完绘本之后,拉近患儿和医生的距离,患儿能够理解医生总是严肃和匆忙甚至“不近人情”的样子。

针对医生恐惧:在患儿眼中,医生的到来就伴随着打针、吃药等痛苦的治疗。他们身上的白大褂就代表着冰冷和距离感。因此有些患儿看到医生来了,就会躲在家长身后,或是突然大哭,这都是焦虑的表现。

《我可不怕打针》

主角小男孩来到医院打针,他非常害怕和紧张,于是他想象自己来到打针不疼的国家,原来不疼的针是蝴蝶和瓢虫打的,医院里的小朋友知道后全都去打不疼针了。绘本简单的情节,刻画出儿童在害怕打针时的心理活动,有时儿童的打针恐惧来源于紧张的气氛和父母反复强调的“勇敢”、“不哭”。绘本让患儿明白住院的孩子都是要打针的,也都非常害怕打针,但是打针是所有住院患儿都要经历的治疗过程。

针对穿刺恐惧:看到护士操作盘或听到要去骨穿室就开始哭泣,抗拒打针、进治疗室都是打针恐惧的表现。

《呀,怎么变回来》

绘本描述主角小猪生病了,他梦见几个怪模怪样的小孩,给他送来了好喝的饮料,说是可以治病。没想到,小猪喝了之后竟然长出了犄角、胡子和尾巴。这可怎么变回去呢,蛋卷冰淇淋大叔用了一个小妙招,把真正的药放在冰淇淋里面给小猪喝,小猪终于变回去了。小猪奇幻的吃药经历,怪小孩送来的饮料和冰淇淋大叔的药都能勾起患儿强烈的好奇心。在患儿心目中,药都是苦的,很难吞咽,通过绘本阅读和治疗者的引导,他们能够想象吃下去的药有神奇的魔力,吃药的时候也不会像平时那么难熬。

针对服药焦虑:大多数患儿每天都要服用大量药物,他们知道自己服用某些激素类药物会造成发胖,因而不愿意吃药;有些患儿抗拒服药,有的甚至在服药时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呕吐的情况。

《一口袋的吻》

迪比不愿意去上学,于是妈妈想了一个好主意,她在迪比的口袋了放了一口袋的吻,在迪比独自行动时给予他勇气和力量。医院陌生环境中,患儿需要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让孩子能够更快的融入新环境。有些患儿会在医院中有分离焦虑,害怕单独与陌生的人相处。

针对分离焦虑:分离焦虑的心理反应常表现为一系列的担心和恐惧,包括:对与家长、家庭分离产生的焦虑,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对治疗和护理的恐惧,以及失去自由的感觉。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海龙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