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学习两弹一星百炼成钢的科学精神 培养季华青年无畏而诚实的科研素养

佛山市科技人才协会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
收藏

2021年8月恰是季华实验室眼科高端医疗器械与设备研发中心(下称“眼科中心”)建立两周年,回顾这两年来眼科中心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艰难创业,从组建团队、协调场地到而今才智齐聚、配套日趋完善、设备逐渐齐备、管理体系建设日臻成熟、研发任务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在此过程中离不开季华实验室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和帮助,离不开眼科中心领导和专家团队一丝不苟的躬身传道受业解惑,遇到困难,遭遇挫折时的倾情鼓励和支持;同时也离不开眼科中心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青年科技工作者们不舍昼夜的协同攻关和辛勤付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创新活力最积极的群体,是国家科技人才的后备军。为扎实推进眼科中心承担的各项科研任务,加快科研成果产业转化进程,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自信,加强百折不挠的科研素养和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意识,眼科中心先后组织了两场专题学习活动,分别于2021年8月20日举行了“两弹一星”精神学习活动,组织集中观看了近代革命历史剧《百炼成钢》中的《歌唱祖国》单元;于2021年9月20日邀请到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向松祚教授为大家做关于中美关系新形势下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彩报告。

在“两弹一星”精神学习活动中,重点聚焦新中国发展建设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讲述了在新中国百废待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是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研制“两弹一星”。
△季华实验室眼科中心组织集中学习“两弹一星”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50年8月,26岁的邓稼先获得美国普渡大学核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第9天,邓稼先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中国。年轻的作曲家王莘问邓稼先:“这次您回到祖国,带来什么好东西啊?”邓稼先说:“我除了带了几双中国眼下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给我的父亲,还带了我所学的知识,要献给祖国。”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隐秘的角落——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邓稼先为研制原子弹、氢弹,与爱人许鹿希分别28年,隐姓埋名,为祖国奉献一生的光辉岁月。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美国花了7年零3个月,英国花了4年零7个月,苏联是6年零3个月,法国是8年零6个月,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世界见证了中国奇迹。 1965年9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再次启动,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受命参与卫星相关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夜班飞机。12月5日凌晨,飞机失事。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的遗体紧紧抱在一起。被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资料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 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孙家栋少年勤学,青年担纲。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他的传奇。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再到强的全过程。

△季华实验室眼科中心同事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学习心得体会
感念先辈复兴之志,传承前贤家国情怀。眼科中心的同事在观影后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最令大家感动的话语是钱学森说“我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郭永怀说“我们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于敏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聊以自慰了”,邓稼先说“只要祖国需要,我干”,秦品元说“完成一件不可能的事,直到死”,孙家栋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他们的故事里有深情大爱,有誓言无悔,有担当奉献,有以身许国。每至动情处,同事们都不觉已润湿了眼角。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20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 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坚力量,是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生力军。我们季华青年当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赓续前行,奋楫争先。 精神跨越时空,历史昭示未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两弹一星”精神最核心的内涵。眼科中心的同事们纷纷结合自己工作学习经历踊跃发言,分享了自己的观影所思所感。在听取大家的汇报后,眼科中心负责人周辉老师勉励大家:“人民创造了历史,要保持对祖国和人民忠诚的信仰,初心不改,本中心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既要勇于挑重担,又要善于挑重担”。 感念先辈,聿修厥德。当谈到自己感触的时候,周辉老师动情地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心怀祖国,排除万难,在没有条件的环境下创造条件出色完成任务。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的前提在于渴望成功,在严谨的基础上要敢于尝试。穿透未来,不畏艰难险阻,迎难而上,勇敢开拓未来。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适逢科教兴国,科技强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全面实施,大湾区科技发展蓝图全面铺开,站在时代创新的风口浪尖,我们怎能有负于国家和人民的重托,有负于革命先烈的傲骨英魂,有负于科技先贤的殷殷期望?”。 今天,“两弹一星”精神已凝结成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激发亿万中华儿女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容国团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而今,一批又一批的季华有志青年正肩负时代使命,扬帆起航,踔厉奋发,踵事增华。 回首过去,“两弹一星”精神给了我们精神指引,展望未来,日益强盛的伟大祖国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底气和自信。在9月20日聆听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向松祚教授为大家做关于中美关系新形势下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的学习活动中,向松祚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目前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三大趋势:1、中美关系的剧变,美国全方位对中国“卡脖子”;2、中国经济政策在发生历史性转变,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高新科技、实体经济、高端制造业等重要领域。3、资本市场转向青睐于支持具有硬核科技的公司上市。
△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向松祚教授在眼科中心作关于科技领域经济发展趋势主题报告 向松祚教授全方位地剖析了在当前中美关系面临严峻挑战的新形式下,为全面遏制中国发展,美国联合盟友对中国在高端芯片、半导体、新材料、高端医疗设备等十二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实施技术封锁和卡脖子政策。向松祚教授勉励与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硬核”科技研发是一条充满前景和活力的赛道,无论是做科学研究还是做工程师,首先要心怀鸿鹄之志,但是也要脚踏实地,只要沉下心来经过长期积淀就一定会有巨大的突破。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就是要有敢于突破、敢为人先、敢于领跑世界的勇气和决心。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在任何时代都充满了机会,往往人在低潮的时候才能做成一件伟大的事情。在现今阶段风起云涌,只有优秀的管理人才、科学家和工程师有机结合、通力合作、协同攻关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眼科中心主任周辉博士高度评价向松祚教授的精彩演讲,向教授以科学为基础、以事实为准绳、深刻剖析目前国内科技领域经济形势,令在座的每一位醍醐灌顶。我们十分欣慰有幸身处在这伟大变革的时代,同时也十分感谢我们的工作成绩能得到向教授的高度认可。通过向教授的剖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资源根植于科技的土壤,国家及地方都在发力解决“卡脖子”技术,并且持续加码高新科技领域,作为高新企业的领军人才应当能看到未来趋势的拐点,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以提升核心科技创新能力为抓手,助力国家经济建设。 在座谈会上,眼科中心青年科技工作者感谢向松祚教授的精彩演讲并踊跃发言,请教向教授关于中美关系新形势下中国科技领域经济政策的走向及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是否会发生在中国等关切问题。 通过这两场系列学习活动,季华实验室眼科中心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了“两弹一星”无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有了更多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前进动力和理想信念,在听了向松祚教授的精彩报告后更加坚定了我们在眼科高端设备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干一番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
延 伸 阅 读
向松祚,著名宏观经济学家,现任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顾问委员会成员、研究委员会成员,《环球财经》杂志总编。向松祚师从“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早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先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校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友世纪创始人之一。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和多家企业。
向松祚的著作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奖、《经济日报》全国十佳经济读物奖、全国高校优秀图书奖。主要著作有:《伯南克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不要玩弄汇率——一位旁观者的抗议》、《张五常经济学》、《五常思想》(主编)、《蒙代尔经济学文集》(6卷,译著)、《金融危机和国家利益》、《市场经济新观念》、《市场经济新体制》、《存亡之秋-中国走向市场经济之来龙去脉》。个人曾经荣获首届吴玉章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访问学者资助及其它多奖奖励。近年来,向松祚逐步由金融实践派转型为理论研究的学术派,学术研究态度严谨,注重数据说明,逻辑清晰,很有说服力,兼备大战略眼光。多年来的市场激烈的淘洗具有很强的金融敏感度,在国外游学期间,深入研究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深入研究美国经济史和全球金融史,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演变之历史。撰文:眼科高端医疗器械与设备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