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别名咖啡灭字虎天牛、钻心虫、咖啡虎天牛、咖啡柴虫等。我国小粒咖啡产区均匀分布、主要对1200m以下的咖啡产区造成危害。
1.危害状:以幼虫危害3年以上的咖啡植株、成虫在小粒咖啡树干基部粗糙树皮裂缝内产卵、孵化后先在树表皮蛀食、随着虫龄增大、进入木质部蛀食、在木质部形成纵横交错的蛀食孔道、随着危害的加重、幼虫开始向根部或粗壮树干转移、蛀道内填满木屑、严重影响水分的输送、致使树势生长衰弱。危害初期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萎黄、枯枝、落果、表现初缺水肥症状、严重导致植株地上部分死亡。
2.形态特征:
卵:长椭圆形,长1.2mm~1.5mm,宽0.46mm~1.0mm。卵期3d~16d、随着时间的变化卵逐渐由乳白色变成灰棕色至黑棕色。幼虫: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幼虫期3 ~10个月、幼虫分为5~6个龄期、1龄幼虫在寄主树皮表层危害、2龄及2龄以上幼虫在树表皮下蛀食危害。老熟幼虫蜡黄色、头壳暗褐色、体长16~18mm、体宽4.5~5.0mm。老熟幼虫则会向树皮表层蛀食、形成蛹室、进行化蛹。蛹:离蛹型、初乳白色、随日龄增加渐变为乳黄色至蜡黄色、羽化前为棕黄色。长16~18mm、宽4.5~5.0mm。蛹期10~15d、成虫羽化后通常在蛹室内停留3~9d、经羽化孔离开。成虫:体黑色、鞘翅前部具明显的“灭”字斑纹、体长10~17mm、体宽3.5~5.0mm。雄虫略小于雌虫、雌雄虫的平均体长分别为13.5mm和11.8mm。雌虫腹部末端长锥形、腹部最后一节长于前一节、头面多为2条细线;雄虫腹部末端短而宽、腹部最后2节几乎相等、头部具明显的脊。
3.发生规律:
在云南、灭字脊虎天牛1年发生2代、具明显世代重叠。以幼虫或蛹在树干基部、主根木质部或较粗的小粒咖啡枝条的蛀道内越冬。该虫幼虫期5龄~6龄、1龄幼虫在树皮表面蛀食、2龄及2龄以上幼虫在树皮下蛀道危害、幼虫期为90~300d。幼虫老熟后在树干内蛀食形成圆盘状蛹室、开始化蛹、蛹期10~15d。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3d~7d、经羽化孔离开、成虫期20~30d、5~7月和9~10月为羽化高峰期、偶有2月也可发现少量成虫。成虫依靠触角进行交配识别、交配过程中雄虫附于雌虫背后、在植株的树干、枝条、叶片或果实上均可发现该虫交配的现象、9:00~12:00和15:00~17:00为交配高峰期。交配完成后、1d内或1d后该虫开始在小粒咖啡树干基部或较粗壮表皮粗糙的树皮裂缝内产量、单雌产卵量50粒~103粒、以单粒或2粒~10粒聚集于向阳粗糙的树皮裂缝间。产卵后3d~15d内开始孵化。
4.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定期巡视咖啡园、及时清除受害植株、进行集中焚烧或粉碎。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7月和9月~10月)动员人工捕捉成虫、减少次年初侵染虫源虫口数。
(2)化学防治:在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7月和9月~10月)、使用40%噻唑啉微囊悬浮剂3000倍~4000倍液、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000倍~2000倍液林间喷雾;幼虫期使用棉球蘸40%毒死蜱乳油5倍液、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5倍液使用镊子塞入进气孔;1龄幼虫期使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进行树干喷雾、均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物理防治:针对咖啡灭字虎天牛的产卵机制、在产卵前后期通过涂干或刮皮破坏产卵产所或卵粒均可一定程度的降低危害。搭建防虫网、阻断灭字脊虎天牛传播途径。
(4)农业防治:增强咖啡园管理、定期进行施肥、灌水增强小粒咖啡树势、增强抗虫能力。及时修剪、改善咖啡园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便于及时发现灭字脊虎天牛危害。
(5)生态防治:咖啡园选址在无灭字脊虎天牛或不适宜生存的区域;营建过程中通过芒果、澳洲坚果、香蕉等经济作物与小粒咖啡构建混农林系统、可以降低灭字脊虎天牛的危害。
(6)生物防控:利用鸟类、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寄生菌等进行生物防控。寄生性天敌昆虫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已在实践生产中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