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生物分类学的“祖师爷”,瑞典人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创立了生物命名的双名法后,生物学家们便遵从属名+种加词的模式,用拉丁文书写生物的学名。
比如今天的主角多蕊金丝桃,Hypericum是金丝桃属的属名,而种加词choisianum则将它从大约500种金丝桃属植物中区分出来。有时候为了纪念物种的命名人,也会把命名人的名字缀在双名之后,比如多蕊金丝桃加上命名人的完整书写方式,是Hypericum choisianum Wall. ex N. Robson。
多蕊金丝桃 | Krzysztof Golik / Wikimedia Commons
简单的命名对于复杂的生物种类当然是好事,但简单背后可能蕴含着发现与命名一波三折的故事。这段往事就蕴藏在多蕊金丝桃的命名人Wall. ex N. Robson中的ex上。
殖民帝国的“猎物”
多蕊金丝桃那明黄的花色、纤细而成簇的花丝,在花园中可称得上是视觉焦点。它从喜马拉雅的深山走向伦敦的皇家植物园标本馆,再到被正式命名,则跨越了足足142年。
事情要从1831年讲起。彼时的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控制着与印度的贸易。在印度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前,东印度公司在事实上起着代替英国管辖印度的作用。英国人不但对来自遥远东方的香料、丝绸、茶叶很有兴趣,还特别热衷于收集各种奇花异草。东印度公司有一些植物学家专门从事采集植物的工作。
丹麦人纳萨尼尔•瓦立池(Nathaniel Wallich)起初是一位外科医生,为东印度公司效力。后来他逐渐对印度的植物产生浓厚兴趣,在尼泊尔、印度、缅甸多次野外探险收集植物,还创立了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参加兴建了加尔各答皇家植物园。
瓦立池命名的植物Leycesteria formosa,中文名鬼吹箫 | Denis.prévôt
1828-1849年,瓦立池把他及他的众多助手搜集的植物,分类命名,编写了一份长长的名单,包含了9148条记录,约2万份标本。这些珍贵的植物标本有些由瓦立池亲自研究命名,发表为新物种,但更多的还是在送回欧洲之后,由各个类群的专家深入研究。这份名单中的第4805条记录,便是多蕊金丝桃,由瓦立池的助手R. Blinkworth于1831年从印度北部的库茂恩(Kumaon)地区采集到。
瓦立池的植物目录,红框内第4805条记录是多蕊金丝桃 | botanicus.org
瓦立池首次将它命名为Hypericum choisianum,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的缩写(Wall.)。种加词choisianum来源于姓氏Choisy的拉丁化形式,是为了纪念瑞士植物学家雅克•舒瓦西(Jacques Choisy)。
名不正则言不顺
多蕊金丝桃“有了名分”,似乎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但这名字还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可能是因为要命名的植物实在太多了,精力有限的瓦立池在写出了Hypericum choisianum Wall.之后,并没有详细地描述它的形态特征。别的植物学家无法仅凭名字认识这个物种,导致这个拉丁名成为了“裸名”,不能算是合格发表的名字,也就可以不承认它。
多蕊金丝桃 | Krzysztof Golik / Wikimedia Commons
到了1846年,瓦立池退休了,定居于伦敦,他采集的标本也运回了伦敦,收藏在皇家植物园邱园的标本馆中。1858年,印度成为了“英属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东印度公司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不必再承担垄断贸易和管理印度的职责,并于1874年完全解此时的大英帝国处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日不落帝国”时代,经济的繁盛驱动着植物的探索发现。
英属印度植物志,1882年版 | openlibrary
就在东印度公司完全解散后的一年,英国植物学家约瑟夫•胡克(Joseph D. Hooker)从1875年开始出版《英属印度植物志》(Flora of British India),全面记载了当时已知的印度植物,当然也要收录多蕊金丝桃。但由于它是个“裸名”,并且被认为是短柱金丝桃的一个变种,被改名为Hypericum hookerianum var. leschenaultii,瓦立池命名的Hypericum choisianum被当作了同物异名,不被承认。
重见天日的多蕊金丝桃
一个世纪悄然流逝,大不列颠失去了昔日的“荣光”,印度独立,昔日的殖民地上建立了孟加拉国、印度国和巴基斯坦三个国家,但英国植物学家研究南亚地区植物的传统还在。1973年,英国自然博物馆的植物学家诺曼•罗布森(Norman K. B. Robson)编写巴基斯坦植物志,他发现喜马拉雅地区的多蕊金丝桃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并非是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leschenaultii”。于是罗布森按照当时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求,用拉丁文描述了多蕊金丝桃的形态特征,并把瓦立池最早收集到的第4805号标本指定为模式标本。
罗布森指定的多蕊金丝桃的主模式标本(瓦立池第4805号),收藏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标本馆 | apps.kew.org
就这样,“裸奔”了142年后,多蕊金丝桃的学名终于“穿上了衣服”,成为了合格的名称,命名的作者变成了Wall. ex N. Robson,ex表明这个名字是罗布森(N. Robson)代替瓦立池(Wall.)合格发表。
罗布森的脚步没有止于多蕊金丝桃的合格发表。1977年,他开始出版金丝桃属的专著,这部专著包含近500种金丝桃属植物,由于篇幅太长,罗布森把它分成13部分,于1977-2012年陆续发表。在1985年出版的专著第二部分中,罗布森详细描述了多蕊金丝桃,它是一个沿着喜马拉雅山链分布的物种,从西到东分布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北部,一直到中国西藏和云南。至此,多蕊金丝桃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