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推动青年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在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

中国绿发会
原创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各位领导,专家,青年代表,大家好!有幸参加今天COP15的COP15青年生物多样性科学探索活动,来向大家学习。首先,请允许我感谢共同发起单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极地未来。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生物与科学伦理委员会(BIOLOGY AND SCIENCE ETHICS) ,简称BASE,2018年成立。BASE委员会的成立,旨在对合成生物学、农场动物福利、动物伦理、人工智能等热点问题及领域积极发声,服务于科学家、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全球环境治理。此外,我们也是GGBN(全球生物多样性网络)、EBP(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的成员,GBIF(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的数据发布者。

我们知道,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等等学科。它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关注,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的热点之一。习总书记在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这个领域蕴含着重大的机遇,包括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新的机遇和巨大潜力。

当今,新技术让人们对消灭一些传染病(比如疟疾)重燃希望,但是它们带来的风险也颇具争议。比如,国际上形成了旗帜鲜明的支持派和反对派。从大的方面来说:一方面对“基因驱动”采取禁令的呼声不绝于耳;另一方面,来自遗传等利益相关方的声音也很强硬,而且呈现了越来越抱团行动的趋势。

近年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每一届缔约方大会(COPs)上,遗传方面的话题都是核心和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

从历史的车轮往前看,当2014年CBD最后一次在韩国召开会议时,“基因驱动”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想法。它们是能够迅速通过有性生殖群体传播的遗传因素。(到了2020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花落基因编辑领域,令人非常鼓舞。)从这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

2014年CBD的COP12的仅仅两年后,到了2016年12月份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COP13上,关于“基因驱动”的话题一度就吵得很厉害,不过到了12月16日各缔约方博弈后发布的最终协议,只是敦促谨慎地对包括基因驱动在内的合成生物学产品进行实地测试,同时支持对产品的潜在影响进行更好的风险评估。

包括2018年,在埃及的COP14上;也包括今年COP15上,我记得总的议题大概都是30个左右,其中“合成生物学”都是大会的议题之一。当时是在埃及举办的,COP14大会的31项议程中,遗传资源数字序列、合成生物学,作为两个显著的议题,都赫然在列。

在CBD COP14上针对暂停基因驱动的论调,大会开幕前几天,一个由10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其中包括不少是研究基因驱动的科研人员)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表明立场。但是反对方也立场鲜明。比如有多个NGOs在COP14上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旗帜鲜明的反对基因驱动。(2017年12月,包括这两个NGOs在内的10家组织联名致信CBD秘书长,呼吁解决CBD及其议定书和附属机构中的利益冲突问题)。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张老师说得很好,相关的风险研究要与合成生物学的研究相伴而行。

总的来说,越是前沿领域,越要在早期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全球环境治理。对于我国青年来说,积极参与到这方面的全球环境治理、以及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加入、发声,非常重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认为,在这个新兴的领域中,积极发出青年、女性的声音尤其重要。

我们作为全国一级学会,是多个国际组织的观察员或成员机构,我们非常期待有机会,能向国际组织、CBD、IPBES等国际组织 提名 这方面的中国青年专家,参与到与合成生物学有关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

预祝专场活动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