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是介于大型猫(狮、虎、豹等)与小型猫(金猫、豹猫等)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属于大型野兽,是雪山间的王者。
雪豹大小似豹,头颅比豹小,吻部较短。身体长而敦实,前腿较短,臀部比肩部要略高一些,因此看上去总是撅着屁股,身体向前倾斜。它的体型不像其他大型猫科动物,如狮、虎、豹那么匀称,这也许是对山地或坡地的一种适应。头体长110~130厘米;肩高55~60厘米;尾长80~110厘米;体重38~55千克,雄豹偶然达75千克。雪豹的头小而圆,似乎与身体不合比例。双耳也比较短小,隐藏在绒绒的毛发之中。
图1 雪豹(图片来源:网络)
雪豹全身灰白色,与雪山环境融合在一起,这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雪豹头毛较短,身体毛长密而柔软。底绒丰厚,背部每平方厘米绒毛达到4000根,保温效果极佳,这是其他猫科动物无法比拟的。体毛长4~6厘米,冬毛较浓密、较厚实、光滑柔软、色泽分明。分布区域越偏北毛也越长,尾部和腹部的针毛最长可达8~12厘米。一年可能换两次毛。
雪豹头部黑斑小而密,背部、体侧及四肢外缘有不规则的黑环,越往后黑环越粗大。体侧至臀部的一些黑环形若植物的叶片,故雪豹亦俗称为“艾叶豹”或“荷叶豹”。背部及体侧穿插有一些小黑点。在背部黑斑由肩后部开始沿着中脊线密集排列,隐约形成3~5条粗线,环环相扣直至尾根。尾背面有10余个黑环,后部的黑环边宽而大,至尾端最为粗大,尾端黑色。耳内侧灰白色,边缘黑色。鼻尖裸露呈肉色或黑褐色,胡须颜色黑白相间。颈下、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及尾下均为乳白色。冬夏体毛密度及毛色略有差别。幼雪豹通体发黄或呈浅烟灰色,绒毛散乱,身上黑环不明显,似黑斑状,轮廓不清,黑褐和灰相杂。
雪豹舌面长有许多角质化的倒刺,舌尖和舌缘的刺形成许多肉状小突。前足5趾(大拇指高位),后足5趾(第一趾退化)。雪豹喜欢踮着脚尖走路(趾行型),总是小心翼翼的。前足比后足宽大,具有良好的攀爬、稳定、防滑、攻击功能。趾端具角质化硬爪、略弯,尖端锋利,行走时巧妙缩回,藏而不露。掌垫与趾间均具有较浓而长的粗毛,具有保温和防滑的作用。
雪豹的尾巴最为特殊,又粗又长,其长度几乎等于身体的长度。尾毛长而柔软蓬松,看上去硕大无比的尾巴,强直有力,很少拖在地上。只有在年迈、疲惫不堪、受伤或患病时,才可能拖着尾巴行走。关于雪豹尾巴的功能,有许多说法。首先是平衡功能,这个不言而喻。雪豹的栖息环境多为陡峭的山崖,在上面行走或跳跃,尾巴的功能不可小觑。有时,在跨越几米到十几米宽的山涧时,尾巴的功能就不仅仅是平衡器了,可能还有方向舵、降落伞或尾翼的作用。其次,保暖的功能,在冰天雪地里,雪豹睡觉时可以用尾巴做“围脖”来围住头部,特别是护住裸露的鼻腔和吻部。当然,还有一些更离奇的说法,如利用晃动的尾巴引诱旱獭出洞,像扫把一样打扫身后的足迹——踏雪无痕(如狐狸),像鞭子一样驱赶猎物(如狼),具有威慑力的武器——高高举起的“大棒”恫吓入侵者,炫耀和吸引异性的招牌——象征“性器”的辅助工具,等等。当然,长尾巴除了有优点,可能也有缺点。在新疆和西藏牧民知道,一旦擒住雪豹的尾巴,它就会身体僵直。如此粗大的尾巴绝对妨碍了雪豹的运动速度,它们很不适合快速追击和远途跋涉。遇到没膝深的大雪,它们就不得不耷拉着尾巴行走,艰难无比。毋庸置疑,平时拖着长尾巴的雪豹懒懒散散,你很少能在平坦的草地上遇见雪豹的身影,它们只适宜于崇山峻岭。
图2 有着巨大尾巴的雪豹(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