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雪豹定名人之争 ———史瑞博(Schreber)和布冯(Buffon)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官方科普账号,以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目的
收藏

雪豹定名人是史瑞博,他名不见经传,中国人很少听说过这个人。其全名是Johann Christian Daniel von Schreber (约翰·克里斯蒂安·丹尼尔·冯·史瑞博),简称J·C·D·史瑞博(1739~1810)。他是植物药理学家、分类学家、博物学家。1739年,出生在欧洲一个叫威森斯的地方。威森斯现在属于德国的图林根州,史瑞博可以算是一个德国人。他在哈勒(德国)和乌普萨拉(瑞典)学习医学、自然科学和神学,是近代分类学鼻祖瑞典人林奈的门徒和追随者。1769年,他成为埃尔兰根大学医药和植物学教授,后担任埃尔兰根植物园主任,与林奈私交甚笃,书信往来频繁。1787年,他被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成员。

1758年,植物学家林奈发表《自然系统》第十版,首次将植物命名规则(双名法)引入动物命名领域。随后,史瑞博也参与到对哺乳动物的命名过程之中。1774年,他开始编写多卷本的世界哺乳动物著作,依照双名法为许多动物定名。就像一些追逐名利的人喜欢抢注商标和专利一样他们轮番对采自各地的物种命名,包括植物、昆虫、脊椎动物等,不管有没有标本,也不管采集的信息是否完整。1775年,在史瑞博将雪豹命名为“盎司”时,他只有36岁,作为年轻的植物学家,他可能有一点浮躁、轻率和操之过急,给后人留下许多麻烦和疑惑。

阴差阳错,另外一个关于布冯(Buffon)与雪豹定名的故事,终于被挖掘了出来。当然,这是一段支离破碎的历史,疑点很多,需要认真考证。现在,有人认为最早的定名人可能是布冯(1761年),而不是史瑞博(1775年)。而且,最早的名字“盎司豹” 也是讹传,可能来自当地人的方言。根据布冯的描述,这种体型较小的豹子,被伊朗人训练来狩猎,分布于伊朗(Persien)、北非(Barbarey)、印度(Ostindean)、中国等地。后来的人,根据当时的绘画判断其“大花斑” 特征与雪豹接近,就认为布冯或史瑞博记录的可能是雪豹。其实,这只被缔造出来的“四不像”动物很有可能就是伊朗豹(Panthera pardus saxicolor 或P.p.ciscaucasica)的亚成体或变异个体,也有人认为其是美洲豹(Pantheraonca)。到了1930年,博科克(Pocock)发现布冯和史瑞博的记录是错误的,第一个雪豹记录者应该是艾伦伯格(Ehreberg,1830)。艾伦伯格根据阿尔泰山的模式标本(皮子),将雪豹定名为地地道道的本地名“伊瑞毕斯” Felisirbis。然而,博科克没有证据推翻布冯和史瑞博等前人的命名和描述,只能保留“盎司” 一名。

图1 最初的雪豹插图原件

乔治·布冯(G·L·L·Buffon,1707~1788),也算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是18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博物学家,有自然史之父的美誉。布冯生于法国的蒙巴尔,年轻时学习过数学、物理学和植物生理学等,文学天赋和素养非常高。对于现代科学来说,布冯所作的最大贡献乃是编著了44卷本的《自然史》,被认为是一部大百科全书,经久不衰,至今依然再版。在这部著作中,布冯提出了许多与“进化论”有关的思想。他的这些进化论观点,为系统进化论的形成和发展铺平了道路。尽管在其论述中,并未详细描述物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和进化方式,但他依然是近代以科学精神探讨进化论问题的早期博物学家。他还是生物地理学、地质学的早期理论家,认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物种,区系(fauna)发生是不一样的。他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这些观点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达尔文称布冯为“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 (见《物种起源》)。布冯对林奈的分类体系和自然史观嗤之以鼻。《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书中关于动物形态的描绘尤富艺术性、趣味性、想象力。布冯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为各种动物勾画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肖像,使得全书内容极为充实、有趣、生动。中文版的《自然史》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图2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

真实的、尾巴翘起的、悠然自得的

雪豹(Unciairbis或Pantherairbis)

(文章来源:科学出版社 作者:马鸣,徐峰,程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