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昆虫世界迎来了一位新成员
来自广州海珠的
“海珠斯萤叶甲”
10月31日
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举办的广东省暨广州市
第三十一届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上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杨星科研究员团队
正式对外发布
近日在海珠湿地发现的
一个稀有昆虫新物种
科研团队将其命名为
“海珠斯萤叶甲”
该成果已发表于
学术期刊《昆虫分类学报》
►►►
图(1-4)十四斑斯萤叶甲, 1 背面观、2 侧面观、3 雄性外生殖器背面观、4 雄性外生殖器侧面观;图(5-8)海珠斯萤叶甲,5 背面观、6 侧面观、7雄性外生殖器背面观、8 雄性外生殖器侧面观。
该新种体长 6.0-6.5 mm,体宽 4.0-4.3 mm。体黄色;触角黑褐色,1-3节黄色;每个鞘翅7个黑斑,基部、中部和端部不远各1对,端部1个黑斑;身体腹面及足黄色或黄褐色,中、后胸侧板黑褐色。头部较隆,具明显刻点;足发达,前、中足较短,后足最长。
据介绍,以往发现新物种
一般是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下
此次在城市湿地环境中发现新物种
比较罕见
也是广州城市生态环境恢复的
一个重要指征!
以“海珠”命名!
海珠斯萤叶甲标本
此次昆虫多样性调查最值得瞩目的成果当属发现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斯萤叶甲属Sphenoraia一新种,被命名为“海珠斯萤叶甲”Sphenoraia (Sphenoraioides) haizhuensis sp. nov.。
鞘翅目是昆虫纲乃至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目,包含了大约420,000个已知种。其中,叶甲科又分为叶甲亚科(Chrysomelinae)、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跳甲亚科(Alticinae)和锯胸叶甲亚科(Synetinae)4个亚科。
萤叶甲亚科种类丰富,是叶甲科中较大的类群,全世界已知7000余种,中国1054种。在此之前,斯萤叶甲属全球共有25种,国内明确记录共11种,在中国以西南地区分布为主,之前在广东记录有3种。
此次采集的两头斯萤叶甲属标本
经调查团队鉴别后
确定这种斯萤叶甲
不同于以往发现的任何一种斯萤叶甲
是一个世界首次报道的新物种
杨星科研究员课题组成员和海珠湿地科研人员一起在湿地准备收集昆虫样本
该物种于海珠湿地核心保育区内马氏网及埋罐采集所得,附近为芒果、黄皮等果树,对比相关类群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推测其幼虫可能在地下取食植物根部生长。
因在采集地附近多次灯诱暂未获得更多的标本,推断其成虫没有趋光性。该新种首次发现,目前发现其种群数量十分低,加之相关参考文献甚少,故目前无法得知其具体生活习性。结合分布区域分析,海珠斯萤叶甲为广东省特有新种。
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调查
全面铺开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为全面客观地评估海珠昆虫多样性的状况,为后期的长期生态监测及课题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海珠湿地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联合团队于2020年7月启动昆虫多样性调查。
安装于海珠湿地核心保育区内的马氏网
调查团队于海珠湿地各公众开放区、限制开放区和湿地保育区内共安装采样点28个,以马氏网法、陷阱法、飞阻法等调查方法进行采集。
截至2021年7月,此次昆虫调查采集所得标本已基本完成目级阶元标本的整理,所获标本达15万余号,新增记录1目26科192种,昆虫种类由原来的346种提升至535种。
部分已分类归档的采集标本
物种丰富度远超预期
据介绍,整个广东省目前存有的昆虫标本不超过200万号,而一年内在海珠湿地采集到的昆虫标本超过15万号标本。在公众的认知内,城市公园的物种多样性一般会比较匮乏,但“海珠湿地(昆虫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颠覆了我们的想象”。杨星科教授说。
对比发现,海珠湿地昆虫种级数量水平自上一次昆虫多样性调查(2018-2019年度)之后,又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
从目级水平来看,新增纺足目。
从科级水平来看,纺足目新增1个科,鞘翅目新增1个科,鳞翅目新增2个科,双翅目新增3个科,膜翅目新增14个科,半翅目新增5个科。
从种级水平来看,纺足目新增1种,鳞翅目新增16种,鞘翅目新增25种,双翅目新增42种,膜翅目新增98种,半翅目新增10种,等翅目新增1种。
弥足珍贵的生态价值
海珠湿地作为一个罕有的特大城市中央湿地及城市内湖湿地与果林镶嵌交汇的复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比较年轻的、人工干预比较明显的一个生态环境。
“此次发现的海珠斯萤叶甲,极具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说明在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海珠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有成效的。”杨星科教授说。
据介绍,此次昆虫多样性调查,不仅增加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对实施物种有效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物种的发现是为世界增添的科学财富,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害虫防治、生态保护、研究生物的进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来源:广州日报、广州海珠发布、新华社、海珠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