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繁衍生息离不开油脂,中国食用油脂的历史非常久远。远古时代,人类靠狩猎获取食物,这些动物的脂肪,就是远古人获取油脂的主要来源。
据史料记载,油最初进入人们的生活是被用作燃料的。《渊鉴类函》记载:“黄帝得河图书,昼夜观之,乃令牧采木实制造为油,以绵为心,夜则燃之读书,油自此始。”植物油最初在工业上用来做防水油布、油纸伞等。由于植物油获取简单,作为燃料在古代军事上得以广泛应用。《三国志·满宠传》记载:“明年权自将号十万,至合肥新城。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讲的就是魏国大将满宠用胡麻油烧退吴国十万大军的故事。
在“油”字出现之前,人们称油为“膏”或“脂”。据《说文解字》解释:“戴角者脂,无角者膏”,意思是说,早期的油都是从动物身上提取出来的,从有角的动物中提炼出来的油称为“脂”,从无角的动物中提炼出来的油称为“膏”。比如牛油、羊油就称为“脂”,猪油则称为“膏”。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提取动物油的方法:“猪肪炒取脂”,即把动物的油脂剥下来切成块炒,炼出膏油。
早在周代,就有食用动物油(脂膏)的记载。第一种食用方法是放入膏油煮肉,第二种食用方法是用膏油涂抹以后将食物放在火上烤,第三种是直接用膏油炸食品。《太平广记》记载:“桓玄尝盛陈法书名画,请客观之。客有食寒具,不濯手而执书画,因有污,玄不怿。自是会客不设寒具。”这里的寒具,就是指用膏油炸的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