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治理方略不变,治霾难以成功 --评“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出台了。中国绿发会大气治理与低碳发展工作委员会注意到今年攻坚范围从“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基础上,扩大到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山东东部和南部、河南南部等共 59个城市。攻坚方案的核心内容仍然是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关停限产”。在2013年雾霾爆发之后,我们经过四年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三年的“蓝天保卫战”,连续四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 “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企业“关停限产”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在扩大,但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数仍然远高于2013年以前,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是怎么治理的?

这几年为应对重污染天气而采取的“关停限产”措施,对华北地区的经济打击是巨大的,初步估算,如唐山,邯郸等工业城市,一个秋冬季下来,损失就是上千亿!由于重污染天气频频来袭,在随时关停的压力下,不但大企业生产严重受挫,众多中小企业更是难以为继,后面是无数个家庭的生计陷入困境。同时,居民的健康也深受其害,由于这些年大气污染持续处于高位,今年居民中肺癌发病率已处于各项癌症之首。

是我们的企业不努力么?地方政府不作为么?环保督察不到位么?这些都不是。实际上,目前华北地区大部分企业都已经投入巨资,实现烟气“超低排放”了,但是不管用,重霾来了,该停还得停,该关还得关。地方政府也是非常努力,各地都设立“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办公室”,由市长,书记挂帅,不但是按要求煤改气,煤改电,发力治理工业烟气,管理交通,而且控制扬尘,治理餐馆油烟,想尽各种办法,一些地方还闹出笑话,如某县城区禁止蒸馒头,某镇收割玉米要求铺地毯等。环保督察也是没有停,从中央到地方,在“强化考核督察”的压力下,几乎是车轮战,白天查指标,晚上查偷排,一些环保干部还累死在岗位上!

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些努力都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是我们的治理思路和指标的缺失出了问题。

重霾爆发以来,社会各界对雾霾的成因和治理手段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中国绿发会国际环境基金这几年就开了五次研讨会,专家们指出,除了传统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外,可凝结颗粒物,氨和水汽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目前既不在监测指标之内,也没有采取措施来控制,导致雾霾久治不下。特别是近年大气中氨含量不断攀升,这种极细的碱性物质,和烟气、汽车尾气等酸性物质化合,形成天量二次颗粒物,这已不是传统农业生产中氨逃逸所能解释的,那么大气中的氨增量从何而来,如何控制,是治霾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些意见都提交给主管部门,但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

由于治理的思路没有打开,指标的缺失也没补上,现在控制雾霾爆发就只剩下关停这一条路了。治理不成,变成关停。实际上,发生雾霾的因子不除,关停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大部分企业只是冤大头。去年疫情期间,大部分生产生活处于停顿状态,只有电厂,供热锅炉和少部分企业在运行,重霾仍然席卷多地。多年持续不断的重霾使地区经济受损,百姓健康受损,人民信心受损,哪里是问题所在,应该是再明显不过了。

文/绿会大气治理与低碳发展工委 审/绿宣

#大气污染治理# #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