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蘑菇志(吉林农业大学 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于科学大院公众号(ID:kexuedayuan)
——
在自然界中,有一类植物叫做“龙血树”,被归于龙血树属(Dracaena)中。Dracaena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δράκαινα,意为“女龙”,这类植物在受到伤害之后会分泌出红色的树脂,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龙血”,甚是奇异。
龙血树Dracaenadraco (图片来源:wiki)
无独有偶,在蘑菇这个大家族里面,有一位奇特的“成员”,它受伤后不仅会变色,而且和龙血树一样,能够分泌出红色的汁液,它就是本期主角——血红小菇(Mycena haematopus)。
受伤后的血红小菇(Mycena haematopus)流出鲜红的“血汁”(图片来源:蘑菇志)
“流血”小菇会发光
血红小菇(Mycena haematopus)以往也被叫做红汁小菇,是1799年国际著名真菌学家佩尔松(Persoon)在德国发现的。一开始它被放到蘑菇属Agaricus中,1871年被挪到了小菇属Mycena,Mycena haematopus一名一直沿用至今。
Haematopus可以分为Haemato和pus两部分,分别来源于古希腊语αἱματο(血)和πους(脚),所以在国外也被称为血脚蘑菇(blood-foot mushroom)。但实际上,这个名字并不那么恰当,因为血红小菇红色的汁液往往从菌盖流出,从流血部位考虑,可能得叫做“血头蘑菇”(恐怖程度加倍!)。
显微镜下血红小菇(Mycena haematopu)菌褶边缘的囊状体,本质是菌丝特化的一种结构(图片来源:蘑菇志)
那么,血红小菇的红色汁液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蘑菇其实是由菌丝聚集形成的,然后在此基础上特化出一些其它的结构,例如担子、囊状体等等,其本质也是丝状的细胞,而血红小菇的红色汁液就是由菌肉中的丝状细胞产生的。一般情况下,在幼嫩新鲜的蘑菇中才会流出红色汁液,笔者也遇到过受伤后没有流出红色汁液的血红小菇,只是留下红色的印子。
腐木上的血红小菇(Mycena haematopus),割后发红却没有流汁(图片来源:蘑菇志)
血红小菇的汁液中含有一种名为“血红素B”(haematopodin B)的色素,在空气中见光分解成稳定血红素(haematopodin),这是在真菌中发现的第一个吡咯喹啉类生物碱。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细胞毒性以及抗菌活性,常存在于海绵中,在陆地生物中较为罕见,也因此引起不少研究者的兴趣。
抖动着的血红小菇(Mycena haematopus),给人以妖艳、毛骨悚然之感(图片来源:蘑菇志)
此外,血红小菇也是一种会“发光”的蘑菇,但是这种发光的现象非常弱,以至于需要用X射线胶片曝光20小时后才能检测到。除血红小菇之外,蘑菇里面有不少可以发光的种类,比如大家都比较熟知的荧光小菇(Mycena chlorophos),它在夜间能够发出非常强烈的荧光。
荧光小菇(Mycena chlorophos)(图片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Mycena_chlorophos)
对于蘑菇发光的生化基础目前尚不清楚,一般来说,生物发光是由荧光素酶[通过萤光素(一种色素)的氧化而发光的酶]的作用引起的。至于真菌生物为什么要发光,同样也是未解之谜。不过学界有这么几种假设:1.吸引昆虫帮助自身传播孢子;2.发光现象可能仅是其他生化功能的副产物;3.可能有助于阻止异养生物的侵扰。
被霉菌(Spinellus fusiger)感染的血红小菇(Mycena haematopus),很有艺术感(图片来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ycena_haematopus#cite_note-Persoon1799-2)
“研究小菇属,从小姑娘变成老太太都研究不完”
那么,去哪可以一睹血红小菇的真容呢?
喜欢长在阔叶树腐木上的血红小菇其实是个世界广布种,在欧洲、北美、南美和东亚都有分布。在我国,血红小菇常见于东北地区,7月底到8月末都能在林子里看见它们小巧的淡红色身影。虽然根据《中国食用菌名录》的记载,血红小菇可以食用。但在一些网站和论文中,对血红小菇的描述也有说“食用性不明”的。秉持“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那就是不行”的道理。笔者并不建议食用血红小菇。
想要对血红小菇有进一步了解,还得查查它的家世——小菇属。
小菇属的蘑菇可谓名副其实,它们体型一般都比较小,种类繁多,在“真菌索引”(Index Fungorum)网站中目前有2317条记录。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每年都还在新增。因此,著名的菌物分类学家图力古尔教授曾说:“研究小菇属,从小姑娘变成了老太太,都研究不完。”
在小菇属中,有一种和血红小菇亲缘关系很近的种,叫做乳足小菇(Mycena galopus),在我国比较少见。它有着褐色的菌盖,也喜欢长在腐木上。受伤之后,其菌柄会分泌出白色的汁液,非常有趣。
乳足小菇(Mycena galopus),从照片看菌褶也会出乳汁呀(图片来源:https://www.museubiodiversidade.uevora.pt/elenco-de-especies/biodiversidade-actual/fungos/basidiomicetes/mycena-galopus/)
还有一种小菇叫做血色小菇(M. sanguinolenta),从名字就能看出它和“血红小菇”的关系匪浅,它和血红小菇的宏观形态非常像,受伤之后也会流出红色汁液。
血色小菇(M. sanguinolenta),菌褶边缘带有黑边(图片来源:https://www.mycena.no/sanguinolenta6.htm)
有些蘑菇不变色,都对不起自己受的伤
除了会流血的“血红小菇”,蘑菇中也有许多受伤之后会变色的种类,最为有名的莫过于“见手青”,这是一类在受伤之后菌肉会变成青色的牛肝菌,味道非常好,在我国的云南非常受欢迎。但它们往往含有致幻毒素,食用不当能看见小人。
双色牛肝菌(Boletus bicolor),“见手青”的一种,切开之后菌肉变青色(图片来源:http://www.mushroomexpert.com/boletus_bicolor.html)
除此之外,剧毒蘑菇亚稀褶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也是名声在外。它的菌肉和菌褶受伤后都会变成红色,和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稀褶红菇(R. nigricans)、密褶红菇(R. densifolia)非常相似(这两种蘑菇可能也含有胃肠炎型毒素,有中毒的报道,参看《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很难从形态上区分开。亚稀褶红菇这种剧毒蘑菇曾在贵州、广西、福建等地导致94人中毒,死亡23人。
从左至右依次为剧毒亚稀褶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稀褶红菇(R. nigricans)、密褶红菇(R. densifolia(图片来源:https://blog.mycology.cornell.edu/2013/12/30/a-deadly-russula/;https://en.wikipedia.org/wiki/Russula_densifol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ussula_nigricans)
再如卷边桩菇(Paxillus involutus),它在切开之后菌肉会变成暗褐色,《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一书认为含有慢性毒素,虽然在一些地区也被报道认为可食用。
桩菇(Paxillus sp.),切开之后菌肉变褐色,不建议食用(图片来源:蘑菇志)
俗话说,“食菌不规范,全村来吃饭”。进入夏季,食菌爱好者又将面临吃菌的“生死存亡”时刻。为延长个人品尝世间美味的时间,还是建议大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野生菌,安全地享受自然的馈赠。
参考文献:
[1] Baumann C, Bröckelmann M, Fugmann B, et al. Haematopodin, an Unusual Pyrroloquinoline Derivative Isolated from the Fungus Mycena haematopus, Agaricales[J].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in English, 1993, 32(7): 1087–1089.
[2] 戴玉成, 周丽伟, 杨祝良, 等. 中国食用菌名录[J]. 菌物学报, 2010, 29(01): 1–21.
[3] 陈作红, 杨祝良, 图力古尔, 等. 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M]. 科学出版社, 2016.
[4] 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Mycena_haematopus#cite_note-Baumann1993-34
[5] 蘑菇专家https://www.mushroomexpert.com/mycena_haematopu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