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发展多年,以其深度的市场潜力成为各类厂商争相布局的赛道。然而,行业在终端产品上“纠结”良久,不断对智能化能力进行迭代,这本没有错,但应用在住宅、酒店、SOHO多种复杂场景下,针对智能家居必须投入大力气提升的“新基建”型工作——无线网络的适应性优化却少有人关注。
好在,以推动地产等行业数字化转型为目标,在通信方面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站了出来。
不久前,华为中国地产行业数字化峰会2021在深圳举办,会上华为发布了无线网络产品AirEngine 86型面板Wi-Fi 6 AP,致力于为住宅、酒店、SOHO提供“以体验为中心”的高品质无线网络。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园区网络WLAN产品总监杨杰
发布华为AirEngine Wi-Fi 6 86面板AP
而华为这个动作,不仅找到了与地产深度协作的市场突破口,为全屋智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推动了无线网络的产品和方案向契合时代需要、满足当下不同场景体验的独特要求发展。
无线网络体验,已经进入“低容错率”时代
无线网络技术纵使经过多年的发展,无线信号在住宅、酒店、SOHO场景的覆盖却没有质的改变。在家里,无线的死角还常常存在;在酒店,即便是星级酒店的无线网络也往往差强人意;在SOHO办公区,只有有线才能让人在远程会议时有“安全感”。
如果说过去只是要看看网页、聊聊天,无线网络还能够支撑,“大不了忍忍”,那么现在用户对更优质体验的内在需求、场景应用对网络的要求都不断提升,无线网络必须同时考虑覆盖、速率、时延、丢包等多重因素——当前的无线网络体验,已经进入“低容错率”时代。
具体来看,这种“低容错率”源于三方面的动因:
1、用户角度,对流畅体验的预期不断抬升
从传统无线联接到智能化时代,一个用户面对的不只有汹涌而来的智能家居时代,还有早早享受到的移动互联网。在激烈的竞争下,这个时代面向普通用户提供的所有产品和体验都变得“优中更优”,几乎考虑到每个细节。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底层基础设施,无线网络体验稍有联接方面的问题,在直观感觉上就会被放大,用户很难容忍,会尝试用各种方式去改变,这直接导致例如“穿墙路由器”之类的产品市场迸发,虽然这类产品无法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2、应用角度,大量属于这个时代的场景和应用对无线网络的要求变得十分严苛
仅就智能家居而言,很多智能化终端产品因为计算能力有限,数据需要与云端交互,一旦网络联接不畅,就会出现交互“没反应”的现象;
而更普遍的是,在疫情冲击下,网上办公、在线教育、在线游戏、AR购物、AR健身、VR视频等新业务广泛普及,它们都对更稳定的无线网络有更高的要求:网上开会、教学自不必说,即便娱乐活动中,例如手游中最火热的MOBA、FPS游戏,就对低延时、不丢包有着严苛的要求,几乎不允许出现问题。
3、发展角度,即将到来的“未来应用”已经提前对无线网络提出了要求
智能化时代一些场景应用不断突破既有的想象空间,例如元宇宙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共识,不论巨头级企业还是中小创新公司都在入局,而元宇宙需要的大量创新终端设备、云端与本地的数据交互、高清晰的画面传输等都对无线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说,一定是先有良好的、几乎不能出现问题的无线网络,才会有类似元宇宙这类突破性创新领域的落地。
从产品到全屋套件华为以“无感”联接应对“低容错率”
“低容错率”的无线网络联接,从用户在各种场景的实际使用来看,就是要提供一种“无感”联接体验——用户没有感受到任何联接的存在、自然而然使用着各种产品和应用,才会是当下最好的联接。一旦用户感受到了联接的存在,往往是无线网络联接出现问题的时候。
而这种“无感”联接体验的实现,很明显不仅要求企业提供产品,更需要的是从住宅、酒店、SOHO等场景整体去考虑,把用户所有可能的联接情形考虑在内,予以针对性完善,最终让用户在任何时候、场景内的任何地方都不会特意为了无线网络去奔波,在享受良好的无线网络服务时又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因此,可以看到华为此次的动作,是发布AirEngine Wi-Fi 6系列全屋无线套装,围绕的是“体验”而不是“产品”,要为住宅、酒店、SOHO提供“美、快、稳、易的高品质无线网络方案”。
这套方案,在多个维度实现着联接的“无感”:
1、在视觉上,产品与环境融为一体而感受不到产品的存在
在整体设计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电子产品的外观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几个硕大的天线,已经成为很多用户迫于家里面积大而采购的路由器产品的典型外观,放在任何地方都有一股突兀感,让用户知道这个放在这里的大家伙是为了提供更好的网络——虽然未必就实现了。
而华为的AP产品提供了多种可定制化的外罩以及圆润而轻薄的外观设计,整体上和开关面板类似大小,可以很容易融入到住宅、酒店、SOHO的环境当中,用户几乎感知不到产品的存在,就获得了良好的无线网络体验。
2、在部署上,让网络的享受不再要经历“艰难险阻”
为了有更好的网络条件,现在很多企业也在向家庭用户、酒店或SOHO提供复杂的组网Wi-Fi,其部署过程十分复杂,“费了老大劲”又是安装又是调试,最后可能还没有很好的效果。
而华为的新方案提供了几乎零基础的部署方式,用户几乎不需要任何技术背景就能完成配置,以往很占地方的PoE供电模块也可以轻松放入弱电箱中,即插即用。
3、在使用上,真正做到随时、随地享受无处不在的网络
在家里到处找更好的信号点,在酒店找前台要网线,在SOHO办公区抢信号好的工位……这些无线网络痛点在华为的新方案这里都不会再出现。
此次发布的AirEngine Wi-Fi 6的整体方案采用的是企业级Wi-Fi 6技术,由于企业级方案在芯片、架构和软件优化上更为专业化和系统化,考虑的情况更为全面甚至说“极端”,因此华为的新产品比通常应用在住宅、酒店、SOHO等场景的消费级无线路由器更加稳定、可靠。
这首先表现在提供极高的带宽支持,也支持数量众多的终端接入(理论达256个),在基础层面保证了联接的速率,人数再多的场合(尤其是酒店和SOHO场景下)也不会因为联接人数太多而出现网络卡死的情况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所有智能家居产品都可以尽情接入,用户不需要去考虑网络的承载力。
在这个基础上,AirEngine Wi-Fi 6还提供一种称作“Leader AP免AC自组网”的功能,通俗理解,即以往场景中的众多无线接入点(AP)需要配备一个集中管理控制的设备(AC),但通过技术创新,华为这套方案做到了让其中一个AP承担起AC的职责,在同等效果下可以节省一台AC设备(限家用以及小型组网环境)。
最终,该方案以尽可能少的设备做到了全场景信号的覆盖,不管用户在什么地方,都有相同的网络联接体验。那些大户型或者墙体很多只能靠近路由器才有良好信号的用户,那些在SOHO办公区窝到静音角落里开网络会议的员工,都可以不再拘谨,在任何场景内的角落有更好的联接体验。
此外,在通常用组网实现信号更大范围覆盖的方案中,由于用户设备的移动,在不同的“节点”之间移动时,节点的切换会造成漫游的损耗问题,最典型如丢包现象,造成语音、视频的卡顿,一些游戏娱乐甚至会直接掉线,用户会对切换有明显的感知。而在AirEngine Wi-Fi 6上述创新技术架构下,端管协同的无缝漫游得以实现,用户可以拿着设备随时移动到场景内的任何地方,信号质量不会有让人感知到的变化,无拘无束,丝毫不用关心无线网络能不能跟上自己的脚步。
总体来说,华为的这一套方案,最直接的价值是对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的网络需求,都能提供最优的网络状态。
更进一步看,这些在住宅、酒店、SOHO办公等场景下“无感”体验的实现,离不开华为一系列技术的支持。例如,在实现更好的信号覆盖上,通过智能化调优的技术,华为让AirEngine Wi-Fi 6网络信号联接可以随终端而动,用户拿着终端在哪里,信号就会自动往哪个地方增强,而不是传统的一个扇面或球形的“平均主义”信号覆盖,这使得无线网络信号可以在不用加很多笨重天线的情况下,就能实现更好的穿墙效果。
这表明了华为AirEngine Wi-Fi 6实现“无感”联接体验的本质,即将技术的、复杂的、艰深创新的东西留给自己、留在不为人所知的后台,将最契合需求、最无拘束的体验留给用户。
尖端通信技术外溢优质的无线网络联接不断使能数字世界
回过头来看,华为AirEngine Wi-Fi 6新套件所提供的能力,很多都是基于过去在更严苛的条件下所实现的技术:在一些对网络要求高的企业,极为复杂的部署也可以做到信号的稳定覆盖、丢失一个节点不影响整体的网络质量;在地铁场景下,120km/h的快速移动也能获得稳定的信号……
这些华为过去在通信方面的尖端技术积累,现在被用到了更普遍的住宅、酒旅、SOHO场景下,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外溢的表现,如同航天材料的适应性改造与创新最终能够帮助民用产品升级一样。所以可以看到,用户在家中、酒店、普通的办公场所,也在享受着节点无缝切换的无线网络联接能力。
而这也说明,华为能够做出这样的整体方案与其过去的长时间积累有关,在技术上,华为是Wi-Fi 6技术标准的主要贡献者;在行业落地上,华为AirEngine系列AP广泛用于政府、教育、制造、大企业等各个行业。本次新产品的发布正是华为技术外溢契合了当下多场景无线网络需求的一种必然结果。
在一个必然到来的万物智联时代,通过创新企业级Wi-Fi 6架构,华为把原先只有在企业大型无线网络中才会用到的技术带入家用、SOHO、酒旅等小型无线网络场景,最终创造出满足用户高品质联接需求的“无感”体验,承载万千智慧创新。从住宅到酒旅到办公,联接用户、联接办公、联接万物,一个“以体验为中心”的无线网络革新时代已经到来,全屋智能正在加速实现。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