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校园新星(第三十期)/谭钢:科幻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高校科幻
原创
高校科幻平台官方账号,专注于科普科幻文化类文章的创作与传播。
收藏

本期受访者:谭钢,科幻文学爱好者,微像文化签约作家,第二届晨星晋康奖最佳长篇/第八届星云奖电影改编奖入围。

采访实录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呢?何时开始接触科幻的?

谭钢:接触科幻应该是从高一开始,那个时候表哥升学,留了几本《科幻世界》和年度科幻作品选集给我,那个时候就被各个科幻作品里面刻画的世界所吸引了。正式创作科幻应该是从大二2016年开始,当然之前自己偶尔也写点东西,但是正式以“写作”而非“消遣”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作品,应该还是从2016年开始参加比赛的时候开始的。

高校科幻:您都参加过哪些科幻活动?有没有印象深刻的?

谭钢:我参加过75届世界科幻大会,在芬兰举办的那个,印象最深刻的也是那个世界科幻大会,因为这算是我第一次作为隐性科幻迷参加一个如此盛大的聚会(笑)。其他的科幻活动还有最近几年在深圳举办的中国科幻大会、在成都举办的科幻大会等等。

高校科幻:《三日月》作为您的科幻长篇处女作就获得了第二届晨星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其写作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吧,有哪些值得分享的故事?您是如何坚持完成长篇写作的?

谭钢:它的整个写作跨度是七个月的每个晚上。前后修改过很多遍,但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因为每个晚上都过得很困难。坚持长篇写作不仅仅要求毅力,它最重要的要求是作者要有一个清晰的故事脉络,作者可能将它表现得很隐晦,但是他心里是要清楚的,在落笔之前就要想好下一步,不能因为长篇的操作空间大就想到哪写到哪。因为我在事前做足了规划,知道我下一步要做什么,所以能相对比较好地坚持下来。

高校科幻:看您的作品文风大多成熟老道,您在生活中属于什么性格呢?会把自己的性格融入到创作中吗?

谭钢:在生活上,我是热情开朗、积极上进的共青团员;在工作中,我是兢兢业业、爱岗守法的工程师。我们的性格肯定多多少少会投射进笔下的角色,但是不一定是主角,因为就我个人经验,在主角身上倾注过强的自我往往会令剧情失控,因为你太想为“自己”做一些事情。作为一种写作乐趣,我可能更倾向于会把自己的性格投射进一个和核心剧情没太大关系的小角色身上。

高校科幻:我也很喜欢“三日月”这个元素,在《三日月》这部小说里,它象征着一把日本名剑;而在《伯劳与荆棘》这本小说里,它是一家高级料亭的名字。您对“三日月”一定有一些个人的偏好和独特的理解吧?

谭钢:《三日月》算是我写作生涯里比较特殊的一篇文章。我们有时候谈论一部作品,会说这部作品系主题先行、人物先行、剧情先行云云,但《三日月》,它是题目先行。它并非是先有某个主题、某个人物、某个剧情,而是先有题目。三日月在能剧中是指一种面具,指代武士英灵,我当时偶然看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觉得非常的帅。我心想,我一定要写一篇以“三日月”为题目的科幻长篇,于是我就开始围绕这个题目、或者说这个意象去规划文本,并且付出了一定努力后完成了它。

高校科幻:您最喜欢的科幻作品有哪些?有没有哪部科幻作品对您的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谭钢:我个人最喜欢的、和对我个人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科幻作品,我认为应该还是大家熟知的《三体》。

高校科幻:专业学习对您的创作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吗?

谭钢:理工科的学生写起科幻的时候,确实会在科学原理这方面比较得心应手。

高校科幻:文学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等,对你的写作有何影响?

谭钢: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大量其它艺术形式的艺术,比如我喜欢听歌、看电影、看漫画等等,当然我所接触到的、我所欣赏的还是以文本为主。对我而言,艺术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包裹着足够浓烈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是否足够清晰,以及这情绪本身是否足够触动我。

高校科幻:我认识的很多作者往往是通过中短篇获奖出道,再去进行长篇创作的,您为什么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长篇写作出道呢?

谭钢: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无法回答的,并不是我选择了“去写一个长篇”,而是在那个时候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故事只能用长篇的篇幅去承载,所以我才将其构筑成长篇的结构。很多时候,一个故事的生长并非能完全由作者的意志控制、规划,我们都只能顺其自然。

高校科幻:创作超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哪一个对于您来说更有难度?对于想要或刚刚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人有什么经验或建议可以分享?

谭钢:我认为,超短篇小说会更困难一些,因为它提供的空间对我而言太过狭窄,十万到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对我是合适的。至于要对刚开始创作科幻的作家们分享一些经验的话,我觉得无论是什么点子、什么想法,都需要先将它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不能只停留在设定集和大纲上。

高校科幻:我了解到您不仅是实力不俗的新锐科幻作家,也是在多场剑术大赛中获得名次的剑术高手,请问如何平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兴趣呢?后期会考虑转型吗?

谭钢:就像很多人喜欢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一样(这些球我都不会),剑击也不过是很多项运动中普通的一项。我本职是某个传统行业的工程师,目前生活比较轻松,我的职业和兴趣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情况。

高校科幻:近期是否有创作计划?还会坚持写作吗?

谭钢:一直都有啊,虽然我写得很慢。

高校科幻:与国外科幻创作相比,您觉得中国科幻又处于什么水平?未来发展会怎样?

谭钢:我认为,中国科幻目前的阶段是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和七八十年代新浪潮运动的糅合,既有星辰大海的对外探索、歌颂人类黄金精神,也有对意识、对情感等等元问题的探讨,也有对社会问题的讽刺,是比较多元的。在未来,随着科幻这一门类的渗透加强,它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可能会逐渐变大,虽然我们和其他国家的读者可能有着不同的语言、背景、社会结构、社会问题,但我们拥有同样的自然科学。科幻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互相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高校科幻:文学期刊、专业奖项、写作同行、专家学者、图书市场、大众媒体及互联网等所呈现的文学评价尺度,有哪些会影响到您的写作?您的“理想读者”是谁?

谭钢:多元的评价尺度对一名作家的创作是好事,因为你可以更多方面地了解不同的读者在不同的角度对你作品的看法,进而把握更多的信息,但创作作品是让作品自然生长,而不是根据某个评价尺度去严丝合缝地塑造你的作品(这种情况一般叫“匠气太重”)。我偶尔会因为一些读者的一些反馈反省,但总体上,我是自己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自己因什么而感动就写什么的。

而我的理想读者,自然是能够清晰领会我的剧情思路、隐喻、奇怪笑点的读者,当然我觉得这比找老婆还难。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谭钢:祝中国科幻在新的一年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