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受访者:陈震寰,笔名木卫十一,中国人民大学大一学生,ruc科学幻想协会成员,进行文学创作四年,涉猎科玄奇等多领域作品,文风多变,科幻作品《群山的回响》发表于《科幻世界》等。
采访实录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呢?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
陈震寰:正式创作科幻小说是从高一开始的,但是很小就接触科幻了,最早是在一本少儿科幻合集(名儿忘了)看到了改编版的《外星人ET》,然后很巧的是没多久就在央视六套上看到了电影原版,这应该算是我和科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吧。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社团的?为什么加入社团?在社团里您收获了什么?
陈震寰:说来惭愧,来到人大,加入ruc科幻协会,这还是我第一次“找到组织”,以前只参与过一般的文学类社团。
加入社团的原因,当然是为了找到一个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同伴交流点子、互相学习的平台,毕竟思维碰撞是第一生产力嘛。
不过由于我那糟糕的时间管理和一些小小的(巨大的)不走运,好多次社团活动我都没参加,只好水群聊天了……
高校科幻:您参过哪些科幻活动,这些经历对您的创作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吗?
陈震寰:……活动,投稿算活动嘛(狗头)?作为曾经的宅家冠军,再加上老家城市科幻氛围不咋滴,都比较少接触各种科幻活动;原本到了北京觉得可以参加今年的中国科幻大会的,结果和ddl撞车了。【摊手】
所以我这方面的经验接近于零,也没啥影响。
高校科幻:《群山的回响》作为您去年发表在《科幻世界》“校园之星”栏目的作品,在读者群广受好评,其写作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吧。写作的时候遇到过什么比较大的困难吗?是如何克服的呢?
陈震寰:有一说一,确实。因为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作过程是在高三完成的,而灵感收集和前期准备足足有一年(这是我自己的写作习惯,喜欢日常储备点子,然后不时复盘,看看能构成什么故事,直到找到还算能令我满意的展开方式),最初点子是一七年春节我在回老家山里祭祖的时候看到的竹海(hhh很奇怪是吧,但是竹子的地下根须网络有时候就很像真菌的菌落菌丝不是吗?),然后这个点子被我搁置了足足一年才变为创作素材,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中国国家地理》一期讲虫草的专栏,觉得很有趣,真菌可以通过控制昆虫的神经和肌肉来控制它的行动,那为什么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控制人呢?
有了“启发”后就是一通暴写,五天完成了初稿,给身边还有网上的朋友看了看改了改后就投稿了。
我是一八年七月份尾端投的稿,八月初编辑就确认十月份要上刊,这个时候我刚开学,高三时间紧张,我一开始觉得很难大修了(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习惯,写完后就不怎么喜欢大改动),但编辑的要求很高,认为初稿的结构混乱、叙事不清,还给我定了一周的ddl,所以无奈的我只好硬着头皮牺牲午休,晚上熬夜,然后疯狂麻烦我的死党和语文老师,一遍一遍地推人称、描写、叙事结构,字数从最初的八千涨到了一万,又降回了七千五。这中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我最终还是走过来了,而且结果还不赖。
在此,如果允许,我想再次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沙晶老师、“创作顾问与搭档”“基本无害”同学、“焱引”同学、“窗边的小豆豆”同学和“浅瓯”同学!
高校科幻:看您的作品文风变化颇丰,融合现代和古典的语言,除了科幻阅读之外,您的阅读以哪些为主呢?
陈震寰:……啥都读,甚至路边小广告都读,读得多的估计是社科类、历史类、小说和古诗词吧,真的挺广泛的。
作为怀有理科梦的文科生,也会订阅一些自然科学或科技方面的杂志,但是要是说系统学习,我可能就停留在高一水平了,害。
高校科幻:我也很喜欢真菌寄生这个元素,《群山的回响》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哪里?和您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是否有联系?
陈震寰:啊哦我可能答错地方了,不过确实有关系,真菌和植物这方面的知识我是在高一一年的生物竞赛备考学习里学到的,这样的知识背景我觉得很重要,对创作来说。
由于脱离了系统性学习,我现在都写不出太严肃的“硬科幻”(姑且这么说吧)了,好难受……
高校科幻:您在写短篇科幻的同时,同时也在进行网络文学的创作,以后会考虑创作网络科幻作品吗?对这个领域有哪些看法呢?
陈震寰:其实不用考虑,因为我写过啊23333,自己的看法嘛,市场很大,也很小;门槛很低,也很高。
这其实也是我觉得整个网文圈的现状,市场方面头部大佬吸引了大部分流量,后面的小咸鱼基本上只能躺着吃低保,冒头很难,一书封神只是梦想,一年几百万作者里只有一两个;门槛方面只要有手机有热血就可以写,但需要的是坚持、练习和天赋,毕竟日更其实不算容易,要一直保持质量就更难了,我就是做不到硬性的要求自己平衡更新量和质量才最后两次退坑的。虽然现在网文市场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基于更新量的,但是我觉得这么做是有一定的问题的:水字数泛滥嘛,书的质量良莠不齐太严重了(这只是我自己的小小吐槽,归根到底还是我太vegetable了,我喜欢的大神像乌贼和大眼珠子就能做到保质保量、爽感与启发性并存。)。
高校科幻:现在或未来当创作与读者的喜好出现冲突时,您是愿意遵循自己的思路还是更多考虑读者,向读者的喜好靠拢?
陈震寰:肯定遵循自己的思路啊,不用思考。
我觉得创作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最首先的应该是传达自己的内心,先得让自己满意,才能再考虑读者的喜好,不然为什么不“笔给你,你来写”。
这也或许是我写不好网文的其中一个原因,害。
高校科幻:您写小说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创作原则?您会非常注重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吗?映射现实和畅想未来是否冲突?如何将两者很好的进行结合?
陈震寰:原则?遵循自己的价值观应该算是原则吧,我通常不会创作一个让自己反感的角色,因为我笔下的所有角色其实都有我个人的某些侧面,既然如此,我就很难让他们和我自身“价值分裂”。
当然,我也很期待什么时候我能打破这个原则。
我不会刻意去强调小说和现实的联系,毕竟主要都是幻想嘛,而且我信奉一个观点,就是“现实远比小说更戏剧性,更有趣”,所以我一般不会强求用我的拙劣的幻想去附和伟大的剧作家现实先生。
不冲突,当然不冲突,幻想多多少少都会基于现实的某些方面,而历史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谁知道未来不会出现现在有的、历史上曾出现的问题呢?
如何很好结合,看怎么把握那个度吧,既能不让读者一眼就能望到底,明白你在映射什么,有不会看上去虚无缥缈毫无根据,这样会让读者读的时候过度依赖想象,影响小说的阅读体验和思想的传达效果。
高校科幻:创作超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哪一个对于您来说更有难度?对于想要或刚刚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人有什么经验或建议可以分享?
陈震寰:长篇小说更难,真的,毕竟我自我感觉是一个“神经刀”型选手,很难稳定输出,严重依赖灵感与“启发”,再加上我不喜欢写大纲,而且注意力、兴趣容易分散,所以创作长篇对我来说尤其困难,我目前写过的最长的系列有十五万字(没错是太监了的网文),平时多数是短篇,偶尔有几万字的长篇。
超短篇小说对我来说是相对容易的,用一句不太恰当与很不负责的话来说,“抖机灵就可以了嘛!”
高校科幻:在您的一些作品中,感觉好像无法分清到底是科幻,奇幻还是魔幻,是故意为之吗?
陈震寰:呃这个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我对设定的严谨性不会特别深究,虽然有时候自己也写得难受(嗯,我一直幻想自己是个理科生),但我认为设定应该为情节为主题服务,如果我觉得这段故事这个主题用偏魔幻的背景与设定展开,那我就会用,但其中可能也会混合其他领域的元素,我通常不会做特殊处理,因为“存在即合理”,好用就行。
高校科幻:对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专心科研还是转型全职写作?
陈震寰:目前没有考虑过全职写作,或许财务自由后会尝试的,但现在还是好好学习踏实工作,多多积累多多练习,写作真的很难吃饱饭。仰望星空还得先填饱肚子啊。
高校科幻:与国外科幻创作相比,您觉得中国科幻又处于什么水平?未来发展会怎样?
对目前热炒科幻IP的现象怎么看?科幻产业化会对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陈震寰:中国科幻和外国还是有差距,必须得承认,但是正在快速接近(至少看上去如此),但是感觉影响力还是不如“全民文学”啊,大部分人只知道一个大刘,王老师他们被吃了吗?不过这些不能强求,得慢慢来。
未来发展?肯定越来越好,毕竟就算没有产业化的助力,我还是见到了许多坚持用爱发电的同志,让人感慨。
至于热炒IP和产业化方面的问题,我不怎么关注,就不发言啦。
高校科幻:文学期刊、专业奖项、写作同行、专家学者、图书市场、大众媒体及互联网等所呈现的文学评价尺度,有哪些会影响到您的写作?您的“理想读者”是谁?
陈震寰:主要是文学期刊、写作同行和大众媒体互联网,毕竟其他都没怎么接触啊2333
理想读者:我自己(雾),我搭档(雾),希望是全体对科幻感兴趣的人群吧。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陈震寰:希望中国科幻越来越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抬头仰望星空,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反思当下,幻想与自省是人类社会能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动力。(一本正经)
再次感谢我的搭档们,Heavy、大公和木卫十一爱你们!(突然老年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