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是属于“多吃不胖”型的女孩子,十分热爱美食。从高中开始,便经常吃麻辣烫,到了大学,时常和室友到学校烧烤街撸串,肉食必不可少。特别是到了冬季,还特别喜欢吃滚烫麻辣的火锅。路边的小摊美食,更是她的最爱,几乎每天都要吃上一点。反正即便吃太多的食物,她也从来不胖。大学毕业准备找工作的她,一天腹痛难忍,还有便血,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肠癌”……
一、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有什么重要意义?
结直肠癌又叫做大肠癌。我们熟知的因肠癌去世的名人有:王均瑶、麦当劳中国区总裁、演员奥黛丽.赫本、央视主播肖晓琳、商业之子朱家鼎、篮球名将陈鹭芸、电影《黑豹》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都因罹患肠癌离世......
今年九月,年轻肠癌晚期患者阿健去世,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吁网友要重视肠癌信号,重视身体健康。92岁高龄仍旧活跃在指挥台上的交响乐指挥家郑小瑛女士,看上去充满了健康、活力,其实她68岁那年也被确诊为肠癌。
在2020年,我国有超过55万人新患结直肠癌,占中国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2.2%。我国已成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国家,该病严重影响和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
结直肠癌的预后与“三早”密切相关,早期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极早癌几乎可100%治愈,而晚期的5年生存率不足10%。
结直肠癌完全是可防可治的,但关键在于一个“早”字,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临床上有不少患者,明明切除了息肉,却还是得了大肠癌?
一般认为,80%-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腺瘤性)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一般需5-15年,但个体差异不同。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属于癌前病变。
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腺瘤性息肉可能与遗传、慢一般建议一旦发现肠息肉,都要切除并做病理检查,遵医嘱进行复查。
临床上有不少患者,明明切除了息肉,却还是得了大肠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位患者五年前出现腹痛,开始很担心患了肠癌。到医院做了结肠镜检查后发现有2枚息肉。后经切除活检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当时医生多次叮嘱要定期复查结肠镜,然而,他术后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于是也就未去医院复查了。没想到五年后出现便血、腹痛症状,到医院检查,结果息肉复发且已经癌变,万幸的是还不算太晚。
息肉明明切除了,为啥还是得了大肠癌?
是因为这些人都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定期复查!
三、什么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1、年龄>40岁;
2、长期吸烟、酗酒史;
3、慢性腹泻、便秘史;
4、肠息肉史;
5、家族肠道恶性肿瘤史;
6、长期炎症性肠病史;
7、嗜好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刺激食物、久坐又缺乏运动者;
8、有长期不良精神刺激史。
四、结直肠癌有哪些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如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提醒大家:
1、大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少出现明显腹痛、腹胀。
2、对于高危人群不但要定期观察大便,如大便变黑,变细,腹泻便秘交替等等。还要定期完善肠镜检查。
普通人群应该在40岁以前开始筛查。而高危人群要立即进行筛查,无症状的高危人群,在30-40岁进行筛查。
3、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则需要从儿童开始筛查。粪便检测简便、安全、经济,缺乏高度的准确性,仅仅作为初筛手段,及不愿意接受肠镜检查者。
肠镜的优势在于可观察全结肠,并可做活检和息肉治疗,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4、如果年纪轻轻得肠癌,直系亲属也特别要警惕。
五、预防结直肠癌 ,冬季切勿太“进补”
冬季的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原因之一。三餐不定时和饮食不节制,尤其是在冬季起床晚,早晨不吃、中午快吃、晚上狠狠吃的人更是多见。更值得注意的是,冬天吃太多油腻食物、辛辣食物如火锅、烧烤等,对胃肠道肿瘤诱发作用很大,要注意避免。
预防肠癌还要做到:
1、要减体重和减腰围,积极锻炼身体很重要;
2、每天活动活动筋骨,不要长时间久坐不动;
2、少吃加工肉辛辣物,不要吸烟酗酒及熬夜,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全谷物;
4、高危人群要做肠镜,大肠息肉一定要重视;
5、不要压抑负面情绪,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