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简介:“谈到未来,我们不会围坐着沉寂一片,正如我们目睹白日的余烬化为尘埃,而在那氤氲的蓝绿色天空里,有一弯明月,皎洁如同山间初雪。”同济大学逐日科幻协会,成立于2007年3月,协会致力于促进同济大学科幻迷之间,科幻迷与作家之间的交流。自创立以来,曾多次在校内举办大型活动,曾多次邀请到潘海天(大角),今何在,楚惜刀,谢云宁等国内著名科幻奇幻作家。
**本期受访者:**胡逸琪:同济大学16级文化产业管理系,于2017-2018担任同济大学逐日科幻协会会长。
采访实录
高校科幻:请问您最初是怎么接触到科幻的呢?您是因为什么机缘喜欢上科幻的呢?
胡逸琪:最早是初中的时候,在学校阅览室接触到了《科幻世界译文版》,那时候我们学校阅览室大多是一些时尚类的社会类的杂志,还在中二期的我就觉得这些三次元的杂志都很无聊,于是发现《科幻世界译文版》的时候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感觉这些从现实引申出的对未来的各种奇思妙想,非常有趣,也比完全架空的幻想世界看起来更有说服力。
高校科幻:您加入逐日科幻协会后在和成员相处过程中有过什么深刻的感受吗?有遇到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胡逸琪:最深刻的感受是大家都非常执着于“女生当会长要女装,男生当会长更要女装”这件事呢。感觉科幻社的大家平时大多比较内敛,不像我呆过的其他社团那样一直嘻嘻哈哈的,但打开脑洞开始相互安利或者头脑风暴的时候,就一下子「封印解除」,我很喜欢这种相处模式啦。最难忘的事情是带真的女装了的前会长去酒吧。
高校科幻:您在逐日科幻协会任职期间有开展什么科幻活动吗?协会的成员们对于活动的反应怎么样?有没有哪次活动让您觉得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惊喜,达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胡逸琪:除了日常的逐日谈活动外,还和不同社团合作,做过观影会、蒸朋手作课堂等等。最意外的一次不能算是活动,而是社团嘉年华中的一次摆摊 ,我们设计了「科幻算命」的小游戏,测试参与者适合在哪个科幻世界生存,结果摊位收获了意想不到的人气,人流量甚至可以和一些热门社团相媲美,我们的人手完全忙不过来,科幻需要想象力成就,现实的活动也需要落实想象力来成就。
高校科幻:在逐日协会的发展过程中,您觉得有什么好的活动形式是您很喜欢的吗?
胡逸琪:最喜欢的还是我们日常活动中的“逐日谈”,是少数有传承的活动,但其实活动形式比较灵活,围一张桌子,成员们就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头脑风暴或者脑洞接龙,很适合我们这种又穷又破的小社团,在交流甚至辩论中碰撞思维、挖掘新的灵感,很有趣也很有启发性。
高校科幻: 在您任职逐日协会社长期间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您是怎样解决的呢?在关于社团管理上您有什么建议吗?
胡逸琪:在任职期间长期面对的难题是我们社团人比较少,每年很多核心成员得去别的校区,而学校又要求你一定要达到一定的参与人数才能借用教室等活动场地,尤其是在我任职期间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管,我们平时的活动其实很难达到被要求的人数。后来我们平时在做一些“逐日谈”一类的日常活动的时候,就不强求正式的活动场地,有时候预约图书馆的自习室,有时候就找个餐厅。我觉得,像我们这种小型社团的组织关系可能都比较松散,干部只有个位数,但平时依然需要多组织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维持社团联系,然后定期和校内其他社团、或者其他学校的科幻社团联合,每个社团出几个干部进行统筹分工,筹办一些有趣有意义的中大型活动,也吸引其他人加入社团。
高校科幻:您在接触科幻以来有没有在哪个时期遇到过让您当时感到疑惑的问题或者想不清楚的问题吗?
胡逸琪:这个问题好泛呢,感觉自己围绕“科幻」”这个概念本身倒没有产生太多的纠结,更多的是在接触科幻作品中对这些作品产生的疑惑。比如我纠结过很长一段时间,为什么大多经典科幻作品对人类未来的想象都是向外的(向外太空、向不同时空),而向内的想象则较少、或者比较缺乏影响力(人体改造、意识上传),我个人是希望自己未来能摆脱肉体、彻底数据化的,虽然清楚自己有生之年不太可能实现啦。
高校科幻:您的昵称“薛定谔的粽”是否和“薛定谔的猫”有什么关联?您是不是对“薛定谔的猫”这一实验很感兴趣呢?能说说您的想法吗?
胡逸琪:有关联,不过其实是刚用微信时就取的名字,一直没有换,那段时间非常喜欢翻看各种思想实验,粗浅地理解了“薛定谔的猫”的实验后,就觉得在每个人在他人的“观测”中似乎也是“量子叠加态”(后来也有感觉到似乎不能这么简单地转化过来),而我的外号又是“粽子”,于是就取了“薛定谔的粽”的昵称。单就兴趣和了解程度而言 ,我其实对“缸中大脑”的实验更感兴趣一点,但这个名字无论怎么化用,作为昵称似乎还是有点瘆人。
高校科幻:听说您喜欢音乐剧,您觉得音乐剧和科幻融合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您有什么有趣的科幻音乐剧推荐吗?
胡逸琪:我超喜欢的一部科幻音乐剧是《星幻》,首演于1979年,它构想了物欲当道、政治极权化下的2000年,其中勾勒的靠极化思想与作秀当选总统的巨富形象简直是神预言,演员们演唱的歌词与戏剧构成的割裂中则隐现存在主义哲学的意味(以下省略一千字)。我觉得科幻与音乐剧结合的典范就是这类有些意识流的反乌托邦作品吧,一方面,声音乐的优势在于更深厚也更多变的情感表达,另一方面,在少了拍摄与剪辑技巧的实地演出中,现实主义的未来场景也很难制造。
高校科幻:据您分享,上海高校幻想节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您觉得幻想节会给参于其中的科幻迷们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胡逸琪:幻想节大概是属于科幻迷们自己的一场狂欢节,千奇百怪的构想被模型化与展示,大佬和小萌新们在这里面对面交流,绞尽脑汁想带着什么创意去幻想节摆摊的时候很锻炼想象力和落实能力,真正到现场就是开心就对了。可惜我大一后就没有办过幻想节了,不知道未来是否有机会再办。
高校科幻:最后,您觉得科幻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您有什么想对热爱科幻的其他科幻迷们说的吗?
胡逸琪:科幻不是纯粹的幻想,它和现实具有连接点,在科幻作品中可能会感受到幻想点亮现实的可能性,也可能有幻想与现实产生矛盾的张力,它可能带你借助幻想之镜看向现在,也可能透视着未来的某一种可能性。对其他科幻迷想说的呢,你肯定有自己喜欢科幻的理由吧,作为读者,绝对不要去在意所谓软硬科幻的鄙视链,也无需在意他人对某部作品的风评,坚持自己所喜爱的好,作为幻想家,就算成为社畜也绝不要完全屈服于现实,就算再无人有空与你头脑风暴也要在自己脑内掀起风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