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两位主讲接续讲解:编辑和摄影的那些事——顺义科学小记者第四期培训活动顺利举行

北京科技报社
原创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11月27日上午,“科学创青春 筑梦新时代”顺义科学小记者培训活动进行了稿件编辑和新闻摄影方面的培训,50多名来自顺义少年宫小天使文学院的同学在线参与了本次活动。

撰文/记者 李晶 新媒体编辑/刘大珩

上午10点,顺义科学小记者线上培训活动准时开始。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线上培训来了两位主讲老师,除了大家熟悉的北京科技报社的资深记者李晶,还有北京科技报社的首席摄影记者张星海,他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小记者分享了编辑和摄影方面的知识及经验。

▲顺义科学小记者在线参加培训

编辑要站得高、看得远

编辑是怎样的一群人,编辑又有哪些工作内容?小记者们如何为自己编辑稿件呢?在主讲老师的讲解中,这些答案一点一点地揭开了。

“编辑就像是一座桥,一边联系着读者,一边联系着作者,”主讲老师告诉小记者,编辑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的工作,因为他们的修养程度会直接反映到具体的工作中,只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编辑出好的作品。

小到一个名词如何用更通俗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一个标点符号是否准确,甚至是图文如何搭配等,编辑都要秉持精益求精的要求,认真对待。

主讲老师告诉小记者,编辑是一份创造性的工作,可以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催生和培育出新的作品;同时编辑也是与时代同行的人,他们编辑的作品要体现时代的精神和前沿的水平;编辑的作品还会对读者的审美观、价值观产生影响。

“编辑的工作会不会比记者轻松一些呢?”面对小记者的疑问,主讲老师回答说,“编辑的工作看似是从收到记者的稿件后才开始的,实际上,很多作品需要前期的策划,后期的跟进,最后还要进行修改、排版等。事实上,编辑的工作会比记者开展得更早,可以说是跟随着作品的全过程。因此,编辑的工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轻松。”

在稿件编辑培训的最后,主讲老师提到,小记者们没有自己对应的编辑,因而要自己学习编辑技巧,对稿件进行简单的编辑处理,比如增加适当的图片,丰富稿件的表现形式等。“一图胜过千言万语”,主讲老师嘱咐小记者,要多尝试,通过图文搭配,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出色。

▲顺义科学小记者向北京科技报社首席摄影记者张星海提出问题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

新闻摄影是什么意思?摄影时如何用光?构图有什么误区?带着这些问题,小记者们进入了新闻摄影启蒙课。这节课由北京科技报社首席摄影师张星海主讲,他曾多次获得相关摄影大赛的各种奖项。

“真实,”张老师加重了声音强调着新闻摄影的特点之一。他讲到,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所以,拍摄新闻图片一定要到现场去。

他还提到,不要被“新闻”两字所局限。以疫情为例,此时你拍摄的所有人,无论是上学、玩耍、跑步、吃饭、买菜,或者是空无一人的街道,其实都是新闻。但是,普通的风景、花鸟鱼虫等却不是新闻照片。

接下来,张老师展示了十余张图片,并详细讲述了这些摄影作品所使用的光线与曝光的技巧,并总结到,“摄影是用光的艺术!”

突然“蓝屏”了。正当大家怀疑是否设备出现问题时,张老师讲述了这张蓝色照片的新闻背景,原来这是来自华沙的晴朗天空。

张老师告诉大家,当摄影师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要时刻保持热情和饥饿感,通过实践吸收知识和经验。

面对“摄影有没有诀窍”的问题,张老师坦率地说,“一两个办法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唯一的捷径就是多练。”

一名优秀的记者不仅要有很强的采访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要具备稿件的编辑能力,以及掌握一定的新闻摄影知识等。近一小时的线上讲座和互动后,小记者们都有了新的收获,也迎来了新的任务。他们将把自己从线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日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想法撰写成稿,并发送到科学加客户端的科通社平台进行展示与分享。

本次培训课程由顺义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技报社承办、顺义少年宫协办,旨在助力顺义科学小记者全面提升综合能力。本次直播的稿件编辑和新闻摄影方面的培训课程还将经过精心剪辑形成培训课件,于12月5日在科学加客户端平台进行回放,为更多的科学小记者提供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的机会。

图片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来源: 北京科技报社

评论
三社区红
少傅级
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