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卫星图解中老铁路:“山川奇迹”是如何铸就的

新华社

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

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老铁路线路全长1035公里,其中昆明至玉溪段长106公里,已于2016年12月建成通车。新建玉溪至磨憨段长507公里,新建磨丁至万象段长422公里。

铁路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跨越众多水系,桥隧比高,被称为一条“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铁路。

图片

中老两国建设者克服各种困难,贯通了安定隧道、友谊隧道等167座隧道,建成了元江特大桥等301座桥梁,新建隧道、桥梁总长达712公里。在中老铁路运营初期,全线投入运营的有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孟赛、琅勃拉邦、万象等25座车站。

通过调取中老铁路火车站、桥梁的卫星数据,可直观地感受到这条铁路修建之难度。参建的工作人员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架出来、挖出来的。”沿线群众也形象地说:“中老铁路不是在天上(桥梁),就是在洞里(隧道),看见它时在车站。”

对参建工作人员而言,中老铁路玉磨段“太难修了。”玉磨段全长500多公里,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缝合带,自北向南翻越磨盘山、哀牢山、无量山“三山”,横跨元江、阿墨江、把边江、澜沧江“四水”,共建桥梁136座。

卫星记录着这些桥梁从无到有的修建过程。这些桥从太空俯瞰像“银丝”,近观却是令人震惊的“山川奇迹”,展现了“遇水架桥”的魄力与实力。

图片

▲卫星视角看中老铁路沿线桥梁

卫星视角下的中老铁路元江特大桥在群山间显得格外壮美,跨江而过的“一抹红”依旧清晰可见,甚至可以看到巨大桥墩在日光下的影子。

图片

▲卫星图解元江特大桥建成难度

这座桥全长约832米,最高的3号桥墩达154米,相当于50多层楼房的高度,对建设者提出极高挑战。“峡谷深切地形让施工场地狭窄,桥墩底断层和滑坡体较多,岩体破碎,地底承受不了如此大的重量。”中铁四局玉磨铁路元江特大桥项目总工周佳午说,经过多次专家论证,最终确定由两个钢筋混凝土空心墩通过墩顶横梁和中间“X”形钢结构横向连接的施工方案,在确保承重达标的前提下,有效减轻了桥墩自身重量。

此外,橄榄坝特大桥也让建设者深感骄傲。橄榄坝特大桥是中老铁路全线最长的桥梁。在卫星影像上,全长3.5公里的大桥细如银线,在坝中画出一道弧线,东西穿越田野、鱼塘、芭蕉林和橡胶林。“建桥是为减少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占用耕地,建成与山川同美、为旅游添彩的风景线。”中铁二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玉磨铁路项目部总工杨帆说。

图片

▲卫星直观呈现中老铁路全线最长的桥梁——橄榄坝特大桥

**中老铁路通车后,从云南昆明至景洪仅需3个多小时,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直达运输、当日通达。**云南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从卫星图片可看到沿线车站“一站一景”的鲜明特色,车站建筑风格充分融合地域文化特色。

图片

▲卫星视角看中老铁路沿线站点

卫星俯瞰野象谷站,两端以隧道的模式穿越山体,不直接穿越原始森林而进入车站。车站一端是勐养隧道,一端是西双版纳隧道,两座都是10公里以上的隧道。

图片

▲卫星俯瞰野象谷站

这座车站展示着中老铁路建设的基本原则: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野象谷火车站毗邻亚洲象自然保护区,为保护亚洲象,设计单位进行了特殊设计。“这样的建设模式相当于一条管道从山体内部穿过,施工均在地下,可减少对当地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铁路开通后也不影响亚洲象的正常活动。”中铁建设集团公司玉磨铁路野象谷车站项目负责人王俊民说。

中老铁路项链般串起沿线一颗颗明珠,成为中老两国间的联通之路、友谊之路。

来源:新华社

记者:王长山、丁怡全、章建华、王安浩维、胡超

卫星数据: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监制:李晓云

编辑:马宇聪

校对:郭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