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打破垄断!中国实现白羽肉鸡自主育种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11月26日,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圣泽901”“益生909”“广明2号”等三个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国家禽畜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打破了国外对白羽肉鸡种源的长期垄断。

白羽肉鸡全身羽毛均为白色,不是中国的本土鸡种,但却是全球工业化肉鸡饲养的重要品种。经过多代基因选育后,白羽肉鸡生长周期短,42天即可出栏;增长一公斤肉消耗的饲料较其他鸡种少,饲养性价比高;肉质鲜嫩,是餐饮业,尤其是快餐店及熟食品店青睐的鸡种。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引入工业化养殖模式后,也以白羽鸡作为主要肉鸡饲养品种之一,尤其在2004年禽流感爆发时期,我国自主培育的艾维茵肉鸡染疫严重,逐渐淡出肉鸡市场,使用进口种源成为国内肉鸡饲养的常态。
在农业领域,人工杂交培育的有特殊性状的农作物种子、禽畜种源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使用者需要支付专利费。我国并没有白羽肉鸡的原生鸡种,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得不依赖国外提供白羽肉鸡种源,鸡苗的价格、供应量都把持在外企手中,成本高昂,并且引进的鸡种常携带种源性疾病,有极大的生物安全隐患。
此次通过审定的三个白羽肉鸡品种是由中国最大白羽肉鸡企业圣农集团联合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联合经数年时间秘密培育而成,打破了国外对白羽鸡的种源垄断,不再受制于人。
当然,实现自主育种,并不意味着工业化肉鸡的生存处境得到改善,肉鸡的福利问题仍然存在。

从明年开始,英国农民将得到每公顷20-58英镑的政府补贴,用于采取保护性耕作手段,培育土壤。土壤拥有巨大的固碳潜力,但自上世纪中叶,世界各地普遍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投入重型农机频繁翻耕土地后,土壤的状态每况愈下,大量耕地出现退化现象,不再具有固碳能力,反而成为贡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但是近些年,“再生农业”、“保护性耕作”等耕作理念进入公众视野,纪录片《亲吻大地》(Kiss the Ground)就是这一潮流的记录者。通过一系列有助于构建土壤结构的措施,如种植覆盖作物还田、农牧结合、增加作物多样性、减少耕作等,提高了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利用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植物根部周围的微生物活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固定于土壤之中。

英国乡村土地及商业协会(Country Land and Business Association)主席 Mark Tufnell 表示:“英国土壤蕴含着100亿吨碳,如果没有更好的土壤管理,就不可能实现净零碳排放……这些补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展现了政府支持和奖励农民从事保护性耕作的意愿。”

在热带地区,每年被砍伐的森林中,大约有80%是用来种植可可树(巧克力的原料)、棕榈树(棕榈油的原料)、大豆(工业化饲料的主要成分)以及养牛。十年前,包括可口可乐、沃尔玛在内的一些食品企业巨头承诺,2020年前帮助终结森林砍伐。雀巢、家乐福甚至表示,将从他们的供应链中完全消除森林砍伐,即放弃采购以新的森林砍伐为代价生产出的原材料。

如今,2020年的最后期限早已到来,当初做出承诺的一些公司声称他们取得了进展,但没有一家公司真正做到从供应链中完全消除对森林的破坏,热带地区每年的森林砍伐量仍在增加,而正是热带的森林储存了地球上最多的碳,提供了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企业完成“净零森林砍伐”承诺最大的困难在于原材料的来源众多,供应链环节复杂,无法准确追踪每一种原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玛氏(Mars)公司为了便于追踪棕榈油供应链,将原有的1500家棕榈油供货厂削减为87家,并使用卫星地图监控种植园的土地使用情况,以确保种植者没有砍伐新的森林。
近年,世界各国都在为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制定应对策略,森林的生态价值已从最初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转移到固碳能力上。在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26)上,包括巴西、中国、美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承诺,到2030年停止并扭转森林砍伐的趋势。做出承诺的签署国拥有着全世界85%的森林,这是迄今为止在森林保护方面达成的最全面的协议。但签署国并未确定如何执行这项承诺,有科学家担心这项不具法律效力的承诺并不能真正实现目标,2014年《纽约森林宣言》(New York Declaration on Forests)就是前车之鉴。

如今,在全世界动物养殖“减抗”(减少抗生素使用)的潮流下,很多肉类品牌都给自己贴上了不含抗生素的标签,但在过去的两年里,猪肉和牛肉行业的抗生素销量仍在上升。

尼曼希望揭穿这些虚假的“无抗”标签,于是成立了一家名为 FoodID 的公司,希望通过简单的测试,为这个行业提供更高的透明度。数十年来,尼曼一直呼吁公众关注抗生素过量使用给公共健康带来的潜在威胁:已经有科学家警告,抗生素催生的超级细菌变种不断增加,有可能成为下一次全球大流行。
与尼曼一起创立 FoodID 的是斯坦福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 Dan Denney,他对食品标签上许多未经核实的声明很有兴趣,他很惊讶在这个时代,居然没有检验技术来支持那些做正确事情的人。虽然抗生素检测技术早已存在,但更多的是检验肉品上市时残留的抗生素,然而抗生素注入动物体内后会在一段时间后被代谢、排出体外,因此目前的检测技术不能确保生产企业是否全程都没有使用抗生素,FoodID 的检测技术填补了这个漏洞。
尼曼希望未来这项检测技术简单到消费者可以自行检测,这样消费者就可以知道,这些标签食品是否真的非转基因、真的草饲、真的无抗……如此,食品企业将慎重对待自己贴在产品上的标签,从而推动食物系统的一次大变革。

来源:何以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