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17万大军压境,乌克兰倍感压力。
为了对抗俄罗斯的装甲集群,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标枪”单兵反坦克导弹。其中,30套和180枚导弹在10月23日就已经交付乌克兰。在获得这批“标枪”之后,乌克兰军方已拥有大约50套FGM-148“标枪”。虽然,仅仅只有50套“标枪”,导弹数量估计也就数百枚。但是,很多西方媒体还是在造势,宣称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可对俄军坦克造成绝对优势,将彻底打破俄军的装甲力量优势。
但事实是,如若俄乌真的开战,乌克兰军方仅靠50套“标枪”根本无力回天。按照美军设想,“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具备发射后不管,发射后立即转移阵地,可作为“游击战”利器应对俄军装甲力量的主战坦克。但问题是,这些反坦克导弹在没有还没有发现俄军坦克之前,需要逃避来自俄军米-28N和卡-52、米-35M武装直升机的打击。由于乌克兰没有空中优势,这些反坦克导弹将成为这些武装直升机的靶子。
此外,俄军装甲力量中的T-90系列、T-80系列都有非常先进的防御能力。包括T-72B3主战坦克和BMP-3步战车也都配备了热成像设备,而且在俄乌边境部署的俄军T-72B3更是为炮塔加装了栅栏装甲。而且,俄军吸取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的经验教训,一般都会在装甲集群的行军路线前沿布置侦察兵,用于侦测可能埋伏的反坦克小组。如此一来,乌克兰想在所谓的“游击战”中,使用“标枪”反坦克导弹攻击俄罗斯的装甲目标,或许仅仅只有理论上的可能,在实际作战根本无法运用。
俄军加装栅栏装甲的T-72B3坦克
更令乌克兰军方和美军头疼的是“标枪”特有的缺陷。“标枪”全系统总重达22.5千克,其中发射控制及瞄准装置重6.24千克,发射筒重4.08千克,导弹重11.8千克,导弹长1.08米,弹径12.7厘米,这就说明标枪需要车载运输,仅靠人力搬运打“游击战”需要2至3人,因此只能在驻地周围几公里内活动,根本不会移动太远。
“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在携行过程中往往需要分为两部分,在使用时才会将M98A1控制瞄准单元和发射筒组件、电池冷却单元组装完成。其拥有白光观瞄通道和热成像观瞄通道,其中白光提供4倍光学放大倍率,热成像提供4至9倍光学放大倍率,据传最新改进型可达到12倍光学放大倍率。在实战中射手极其依赖热成像,而“标枪”的热成像却有一个无法令人容忍的缺陷!其在使用热成像前必须通电制冷30秒才能使用,而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实战数据表明其可能需要2分钟甚至更久才能使用。而“标枪”系统使用的导弹却不给你足够时间,因为其导弹的导引头在通电后只能坚持4分钟,如果4分钟内没有完成对敌方坦克的锁定和开火,导弹就必须返厂更换电池和制冷器,变成了一个无用的“铁疙瘩”!
即使乌克兰军方人员成功使用“标枪”开火,由于其导弹使用的是红外成像导引头,无法安装炸高棒,再加上红外成像导引头只能测角无法测距,因此很难在最佳位置起爆,而且十分容易被目标周围的残骸和民用车辆干扰。更何况俄军早有准备,除了上文我们提到的俄军已为T-72B3的炮塔加装了栅栏装甲,其炮塔上还有反应装甲,根本无法造成有效毁伤!再加上“标枪”导弹的穿深仅有750毫米,虽然使用了串联战斗部,但其12.7厘米的弹径根本无法容纳足够造成毁伤的炸药,这也就是为什么“标枪”在拥有直瞄射击模式的前提下,还拥有“攻顶”模式的原因。
总体来看,乌克兰军方引入的“标枪”根本只是个舆论战的政治工具,根本无力回天。更何况乌克兰军方采购的一枚“标枪”反坦克导弹的价格在26至27万美元一枚,能否击毁俄军装甲目标却还是未知数。毕竟“标枪”在美军的20年操作经验下只是用来拆房子、炸帐篷、轰狙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