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在马来西亚,原名廖城兰的“食公子”就是个响亮品牌的“食神始祖”。这位“食神科研”创办人,职衔与功绩并不少,民间喜欢称他为“食神”,媒体爱把他跟美食家联号,而欢迎他幅条,则将他定位在“世界美食大师”,可谓号召力巨大。
(“食神始祖”食公子于各国演讲“如何应用数据科学重新定义新饮食评鉴”)
论美食家、食神排名,永远是各国间的角逐赛,往往只为这虚名隔阂。像武侠小说里,谁是天下第一,换成现在标准,自有所不同,谁才是最红,最受欢迎的美食家、食神?像哪个美食家提过,那家食肆最好,自然会有人不服气,认为这是主观性的个人评估。它不像球赛,以进球定输赢,若要不为人控制的公正,相信只有“智能”判断、替代人类感官,不受道德、人情制约,撷英出的数据会更加公平、透明,好比公投的结果。
在世界233个国家,78亿人口,而中国5000年饮食文化,14亿人口,以搜索引擎蒐集切合世界美食家规范,2020年约70位,西方美食家逾50位,华裔美食家18位或更多不在归类数据内。按比例,西方美国有26位、英国12位、澳大利亚4位,法国2位;亚洲,香港13位、台湾4位、日本2位、印度2位,其余匈牙利、加拿大、立陶宛、土耳其、马来西亚仅1人,即祖籍中国广东的马来西亚美食家鼻祖食公子。
就西方美食家,多以写食谱、专栏作家、小说家、编辑、记者、摄影师、传媒评论员、餐饮业者、名厨、电视主持、演员、厨艺评判、教授,而亚裔,则多数出身电影制片、导演、食评演员、作家、主编、经营酒楼、厨师、企业、学者。但并非每个国家都有美食家文化,在2000年以前,东南亚就从未出现过美食家,风行全是食谱,而没推广美食这块,像日本、韩国,惯以“料理研究家”替代美食家、食神这名衔。不难发现,中西方美食家,大多从事文职或演艺、餐饮、厨子、学者,很少有科学这领域。
当然,能同时被各国维基的标准收录,通过中国审核的百度、快懂、搜狗等百科选进,与中国古代美食家初祖伊尹、孔子、曹操、苏东坡并称的近代美食家,史记也不过是十数人,但马来西亚,只有名廖城兰的食公子晋入这行列。不似网上刊载的那些信息,什么“国际、亚洲十大”,缺乏公开性,甚至连一个主流报导又或词条,具遍寻不着,查无此事,亦无实据证明,其之真实或连一张佐证照片都无迹可考,形成的忽悠性。
(国际烹饪大赛评审食公子于国际养生烹调研讨会点评韩国代表选手作品)
作为一个受马来西亚国家统治者肯定,第十届元首颁发“社会卓越服务”勋章,并在第十一任最高统治者莅临,荣获“世界美食大师”徽章殊荣的食公子,论文评述他为“第一个在马来西亚称誉的美食家”。何况,他还担任过国际烹饪大赛评委。
经过第二次大战后的百业萧条,何以“谈吃”且资讯、网络亦不发达,故香港《食经》也是始于50年代,间中曾有过断层至80年代,直到 1996年,周星驰的《食神》上映才有“食神”,宛如美食家的火遍。除清朝光绪年间,《春明梦录》记载『满族祭神,必具请帖,名“请食神” 』至嘉庆没落,却并非用作称号,故还未算是“食神”名讳,但说明“食神”这词,经已出现。此前,亚洲似乎未有美食家、食神崛起,仅陆文夫1984年荣获小说奖的《美食家》出现。而香港知名美食家,当时还是制片兼杂文作家,食公子亦是在那80年代,从业余至成为众人口中的“食神始祖”。
(世界美食大师食公子与最高统治者陛下摄于夜宴)
2000年前后,这个世界新旧交替的时点上,刚好吸引了未能读到饮食文章的新读者群。当时,台湾的饮食文体,多偏向散文、饮食文学,即成为迁台移民对家乡美食的思念。新中生代作家,则借人生百态著述饮食怀旧忆往的滋味,跻身台湾文学主流类型之一。
而于香港美食家、食神,具以会吃、能煮、挂满奖项,拍过饮食节目、出书,像明星带团前往发展中国家,自恃位高,多以评鉴见称,让食肆奉上菜肴供评论,以致频频发生争议性事端的炒作话题。源由可能在香港这一个现实的商业社会,较注重功利、玩乐主义的美食家,此乃风气之使然。
对食公子提及,中国这个饮食文化渊源流长的“烹饪王国”,亦是在80年代中,开始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与传承发扬,一时学者百家争鸣,发表了许多有关饮食学术的文献,向世界展示该国文化饮食之广博高深,且有越来越精益求精之势。
(在《春明梦录》记载『满族祭神,必具请帖,名“请食神” 』,图上摄于在马推广中国仿古菜,清宫御膳 “满汉全席”,上图为食夫人李翠枝)
从中国百度节录对“狭义美食家”定义,即是为肴馔品质鉴定、对膳事志趣情有独钟、艺有所擅大家。相信于未来,更乐见美食家、食神能为社会普及利国惠民的服务精神。
随着不少学者大胆预测,2020年后,传统媒体与电视、电台将会随着互联网的新世代末路穷途,而在《食公子经典》撰著,从2010年,经已意识到,公众会从旧媒体导向网络、科技,作为先行的转变,2013年,在逐渐淡出平面媒体,开始进修“数据科学”侧重大数据智能研究,务必找出相应生存的互联网技术,替代旧有的饮食推广工具。
经过8年,在他个人于国外发表的演说常提及,未来为避免驳斥性的饮食评鉴,将会应用对国内各族餐饮,根据数据化分析,把萃取回的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归类,并在知道后,将附带的价值或把数据,这个材料变成“有用”资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譬如,在甄别同类食物或食肆中,统计出最受欢迎餐厅,作为“民选”的审评,取代旧式以个人主导的鉴赏乃至类似米其林星级考定,不至不公于每个区域都有各地饮食、文化、习性的偏颇,对这一个崭新,从无人以此筛选“最佳食肆”的数据,必为世界瞩目,相信这于马来西亚美食与食肆知名度,将会成为国际焦点。
虽然过去,食公子在这二十余年,多是以商业交织于饮食文类,替驰名食肆保留食谱,作为日后学者参照根据。而对他特别关心国家这一文化产业,该如何应用大数据提升对外拉动经济的力量。以面向海外推广,吸引外资,作为参与进国际竞争性的大背景,以此展开全新于饮食的支援。
或许可以这样解读食公子,他是过去式饮食文字类的美食家,而现在是数据信息化的食神,创造未来领域智慧化的世界美食大师。这便是为何这么多粉群敬佩食公子原因。在从未涉及于科技这一层面,如斯单纯背景下,不受任何影响,孜孜不懈地虚心学习,以提高大马与世界美食家的博弈能力,创造更新的饮食文明。因为科学永远是进步的,落后,就不是科学,而是历史。不想被进步遗弃,就得离不开上进。历史总不断重演,而科学永远是向前,一次又一次改变文明。而他则是将具体的概念,演变成一个改变这个饮食世界的前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