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古代将军造反时,为何大多数士兵都会命于将军,而不是效忠皇帝呢?

观察哨
原创
对于军事心怀敬畏,对于文字力求严谨
收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古代士兵效忠天子是理所应当的行为。但是,自东汉末期,就开始出现不仅有了领军大将进行军事割据的现象,此后更出现了“兵强马壮者为皇帝”的局面。为什么将军造反时,会出现士兵只会听命于将军,而不效忠皇帝的情况呢?

其实,历史上军队只听命于将军,而不效忠皇帝或者说君主并非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在中央集权强大之时,这种局面根本不会出现。只有当中央集权衰落,才会出现军队不再效忠皇帝的情况。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朝廷失去了土地的控制权。

早在西汉末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官府已经无法控制地方豪强地主。这些豪强地主,不仅控制着大量土地,而且可以招募自己的私人武装。同时,这些豪强地主,还垄断了朝堂到地方的官员系统。所以,他们逐渐从简单的地主阶层,成长为一股股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集团。这些豪强地主,日常控制着地方各种事物。如果出现了超一流人才,必然会出将入相。如果,他们成为朝廷大将,在对外征战时,必然会统帅自己的私人武装或部曲随同征战。比如,东晋时期的祖递,他在率部北伐时,仅仅向朝廷讨要了千人的军粮和三千匹布,军队则是由祖递家族成员和部曲组成的。所以,这样的武装只会听命于自己的将军,对于皇帝则不会效忠。

虽然,魏晋南北朝之后,很多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逐渐废除了军队中“私人武装”的现象。比如,南北朝时期就开始采用了“府兵制”。这种寓兵于民的新型兵制,通过为农民分配土地,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中央朝廷服徭役,达到了“收编豪族乡兵部曲”的目的。但是,每个“折冲府”的士兵需要自己筹备武器装备,而且都来自同一个地方,负责统领他们的也是当地豪族。所以,这些府兵不仅乡土观念极强,很可能还有血缘关系,再加上是同乡的豪族担任主帅,对于皇帝和朝廷的忠诚度自然就不会特别高。

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的土地基础荡然无存,又开始进行“募兵制”。这样一来,军队和士兵,直接听命于自己的军事长官。而且,这些军事长官不仅掌握军权,而且还控制着地方的行政权、财政大权,更是地方上最大的土地控制者。他们的权力越大,中央王朝的权力则越小,尤其是在财政方面,上缴朝廷的赋税也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很容易让这些士兵们产生误解,认为他们“吃粮当兵”是受到了自己统军大将的恩惠,而不是朝廷为他们发放粮饷。那么,这些士兵只会为自己的统军大将效力,根本不会对朝廷忠心。

由此看来,古代士兵之所以在漫长的时间里,只会听命于自己的统军大将,而不是效忠皇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集权与封建土地分散性”的矛盾。因为,朝廷无法掌握土地,就不能给予士兵优厚的经济待遇。而地方豪强或统军大将,一旦掌控了地方的土地权,也就是彻底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权,那么他就可以控制军队,或者扩充军队。这样的军队,绝对不会效忠于皇帝,只会听命于自己的将军。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当古代大将要造反时,士兵都会听从他的命令,而不会考虑效忠皇帝。直到宋太祖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剥离后,才使得将军对于军队的控制力下降。同时,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彻底消除了大将控制军队的经济基础。然后,宋代的科举取士开始面向寒门子弟,又打破了豪强地主对于官场的垄断。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最终使得军队不再只是听命于大将,而是向皇帝效忠。

只不过,在宋太祖解决这些问题之前,这种士兵只听从大将的局面,已经持续了近700余年。

评论
日照苍穹
太傅级
军在外,君命有所不从。很多有野心的人人,借助这句话,造反夺权确实有点多。
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