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人群中的常见多发病,可以引起人体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伤害,因而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对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和原因虽然有很多论述,却没有一劳永逸的预防方法。专家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和人们的许多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除了遗传、年龄因素人们不可自控外,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高血压的发病和生活息息相关患者的职业临床数据显示,高血压发病率和患者的职业以及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在不同的职业和工作环境中,高血压发病率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工作中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造成精神紧张的工作,是诱发高血压疾病的重要因素。在工作中长时间坐着,活动量少的工作以及长期对视觉、听觉有刺激的工作,都容易提升高血压病的发病概率。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更注意高血压的预防和监护,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调查表明,4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比15~39的患者高出三至四倍。这组数据表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伴随着人们的年龄上升而上升,尤其是40岁之后,高血压发病的可能性非常大。其发病率在男女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年龄比较大的人们要及时进行体检,发现高血压要及时治疗。
体重身高因素体重对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过重、体型比较肥胖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高血压。身高对其影响并不是很大。降低身体的肥胖程度是防止高血压发生的有效办法。
遗传因素许多临床病例都表明,高血压病和遗传因素有相应的关系。父母有高血压病史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要比普通人高很多。因此,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更要注意相关的健康问题。
血管老化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血管中的血管壁胶原纤维以及胶原蛋白质不断流失,导致人们身体的血管弹性和韧性大幅度下降。造成血管机能退化的现象。此时血液中的脂肪及胆固醇不断沉积,导致血管壁不断变厚,血管内腔道变窄,血管的弹性和韧性下降,血液的流通变得不再顺畅,血液向各器官的输送变得困难。这个时候身体就会增高血液中的压力,让血液流动更加顺畅,这样就容易诱发高血压。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诱发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饮食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血压发病率,日常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钠盐、大量摄入高胆固醇食物都能导致人们身体内的血压升高,增加患病风险。长期大量酗酒、吸烟以及长期熬夜也能加速身体血管中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过程,增加人们患上高血压病的风险。
人们的精神压力当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加,身体会自动分泌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相关的激素。这类激素会导致身体血管进行收缩。分泌出来的肾上腺素会进一步的分泌成醛固醇,而醛固醇会刺激身体的血压升高。当人们长期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也会导致身体持续性的高血压。这些情况无疑增加了诱发高血压的风险。
高血压的预防途径
做好生活预防首先要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每天盐分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如果有高血压家族史,每天盐分摄入量要控制在2~3克。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保证每日摄入食物的多样性。饮食中可以以谷物食品为主,适当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身体维生素的摄入量。生活中要戒烟戒酒,减少不良习惯对身体的伤害。进行适量的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也可以避免肥胖。注意情绪的稳定,尽量保持稳定、平缓的心情。
注意保养血管可以采用补充营养剂的方式来强化和软化血管。适量的营养剂补充可以延缓身体的血管老化速度,恢复血管的弹性和韧性。清除身体血液中沉淀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补充胶原蛋白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和软化血管。适量摄入鱼油可以阻止血管内黏附物的形成,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和血栓类疾病。
遵医嘱服降压药一旦确诊为高血压,需要终身服用药物。降压药可以快速刺激血管进行扩张,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但是降压药也有很多副作用,随着服用降压药的剂量加大,血管会变得硬化、薄脆。这种情况下继续使用降压药会导致血管变得更加脆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降压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千万不要自己盲目使用。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时、及时调整药物和药量。
总之,高血压患者可以采用生活干涉的方式降低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个体化的服药方案,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药物副作用。一旦发现身体有不适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