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流行是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的可预防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可达800多万[1],每年因吸烟导致的医疗经济支出和生产力损伤可达14360亿美元。烟草流行也是中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的成人吸烟人数居世界首位,其男性吸烟率高达50.5%,每年超过14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而戒烟率仅有20.1%[2]。烟草依赖作为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吸烟者自我戒烟尤为困难。
一些吸烟者担心在戒烟后会出现体质量增加的现象,这也是戒烟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戒烟后体质量的变化以及对健康的影响尚缺乏系统概括和认识,特别对于女性,因为担心戒烟后体质量增加而不愿意戒烟。
吸烟对体质量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是受尼古丁的作用所致,这已被大量的动物和人类实验证实[3]。尼古丁会抑制食欲和食物摄入,促进脂肪分解以及基础代谢率的增加。
确实有一些吸烟者戒烟时会出现体质量增加的现象。有研究表明,戒烟后体质量增加是能量产生(如摄入热量)与能量消耗(如体力活动、静息状态下的机体代谢率)不平衡的结果,戒烟后尼古丁对食欲的抑制作用消失,基础代谢率增加。戒烟后食欲增加是一种常见的戒断症状,戒烟者往往对高糖和脂肪食品的需求增加,以寻求口部的奖励。戒烟后胃的蠕动加快,嗅觉与味觉迅速恢复,这也促进食物的摄入。另外,遗传因素也对戒烟后体质量变化有一定影响。
但是,戒烟后体质量增加也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仅约10%的戒烟者出现体质量过度增加。某些研究片面关注戒烟后体质量增加,可能造成了公众误解——认为体质量增加是戒烟的必然结果。事实上,约一半的戒烟者体质量没有明显变化,仅出现体质量轻度增加(10kg)[4]。
迄今为止,多项试验对戒烟后体质量增加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目前发现以下几个危险因素可能会导致戒烟后体质量增加:吸烟水平高、烟草依赖程度严重、体育锻炼少、食欲增加的戒断症状、女性、社会经济地位低[5]、非洲裔美国人(种族)、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