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流感双重感染者已出现,是否会加重病情?我们该如何应对?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据媒体1月2日报道,

以色列报告了首例Florona,

即同时感染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病例。

图片

图片来源:新闻网站截图

一些专家不无担忧地说,这种共同感染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病情,甚至有人担忧可能产生一种新的超级病毒。共同感染究竟有多严重?还是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分析。

首先,说以色列发现的是全球首个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共同感染病例,这种说法并不严谨。

1月2日,《以色列时报》报道称,该国一名孕妇被发现同时感染了新冠和流感病毒,这是以色列首例“共同感染”病例。该媒体特别指出,“一些报道称,这是世界上首例此类双重感染病例,但早在2020年春季,美国就出现了流感和新冠共同患者的报道”。

其实,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的共同感染病例并不鲜见,此前已多次出现。

2020年2月下旬,美国纽约皇后区一名患者全家先后检出流感和新冠病毒阳性;

同年4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呼吸道疾病患者样本的检测中,也发现了一名流感和新冠病毒共同感染者;

5月,西班牙巴塞罗那医院研究人员在《柳叶刀》杂志撰文称,该院同时发现了4名共同感染病例,并呼吁医学界加强对这种现象的研究。据西班牙《世界报》1月3日报道,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卫生局负责人确认,加泰罗尼亚出现数例感染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双重感染者,但他同时指出,这些病例只是零星出现,并非常态,且患者症状轻微。

此外,新冠和流感病毒共同感染是否会加重病情,这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很多研究认为,多种病毒的合并感染可能加剧病情。沙特研究人员观察到,新冠与甲型H1N1流感共同感染患者的病情更为严重,入驻ICU和病死率都更高,其原因可能是流感病毒感染加剧了免疫风暴。2020年10月,武汉大学研究人员发表预印本论文称,实验显示,流感病毒能够促进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给小鼠带来更大的病毒载量和更严重的肺损伤。

但也有专家有不同的看法。2020年10月,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圣巴纳巴斯医院的研究人员将18名新冠与流感病毒共同感染患者的医疗数据与仅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死亡率等指标上二者并没有明显差别。

除可能影响病情严重程度外,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专家曾警告,感染新冠和流感病毒会增加治疗困难,例如皮质类固醇可用于新冠重症病例的治疗,但却可能增加流感患者的死亡风险。

那么,新冠病毒是否会和流感病毒在人体内重组产生一种“超级病毒”呢?

目前尚无研究能够支撑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会发生重组的说法。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毒,而病毒重组通常发生在相似病毒之间。但是,这种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1988年,荷兰科学家发表论文称其在小鼠肝炎病毒MHV-A59上发现了冠状病毒和丙型流感病毒重组的痕迹。

总之,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神经紧张,但在科学的指引下,请不要过度恐慌。

与此同时,世卫组织负责新冠病毒感染事件管理的官员阿卜迪·马哈茂德4日表示,世卫组织仍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14天隔离。他提出,降低奥密克戎毒株影响的最佳方式,是实现世卫组织有关到今年7月为每一个国家70%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

1月4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戴口罩的市民在车站等车。新华社发(储晨摄)

疫情多发、病毒肆虐,如何防范?

在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阴影笼罩下,世界跨入2022年。很多人心中都有疑问:新冠疫情能否在新一年里逐渐消退?

冬季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肺炎等的高发季节,再加上目前新冠疫情的反弹,更是增加了就医困难。

防控专家反复强调,秋冬季节一旦新冠流感叠加感染,就会造成:

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实施隔离措施的难度明显增大;

消耗的社会和医疗资源明显增加,可能造成病死率上升;

对社会心理、社会稳定产生冲击。

换季、流感、疫情,这节奏简直是雪上加霜再加霜!

这种情形,谁都不想再经历一次......

图虫创意-1097024781641973783.jpeg

图片丨图虫创意

科学抗疫是关键

变异毒株是当前全球抗疫面临的重大威胁。奥密克戎毒株出现两个月,已传至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看,即便奥密克戎毒株造成的症状相对温和,但它的传染性太强,同样可能造成医疗系统崩溃。这个毒株的出现也引发思考:一些国家的被动防疫策略是否拖累全球抗疫大局?还有没有更可怕的变异毒株袭来?疫情“流感化”会否是一些人一厢情愿?

疫苗是抗击疫情的利器,但全球仍有超四成人口尚未接种新冠疫苗。填补疫苗接种的巨大缺口任务艰巨,亟需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有关承诺。现有疫苗针对变异毒株的升级换代以及下一代疫苗的研发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将来也许会用上鼻喷式、口服型等新冠疫苗。还有一些科学家正研究通用型冠状病毒疫苗。

新华网发(徐国康摄)

近来,国内外均有新冠药物获批上市或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它们可帮助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小分子口服药方便早期用药,便于发展中国家采购使用,受到较大关注。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在“有苗有药”的情况下,只要坚持科学施策,携手合作,新冠疫情大流行就有希望得到有效控制。

世界卫生组织说:“2022年必须是我们结束这场疫情大流行的一年。”此外,今年针对疟疾、艾滋病等疾病的疫苗研发可能取得新进展。

警惕新冠流感“双杀

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综合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华社、科技日报等

评论
演绎无限精彩
大学士级
中国南极科考站要建立专门的防疫应急小组和应急预案,做到万全应对之策。
2022-01-05
莫非123
太师级
我就想知道这病毒咋跑到南极的,是人为携带还是其他动物带去的?
2022-01-05
华科普
大学士级
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神经紧张,但在科学的指引下,请不要过度恐慌!
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