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没有剧透,请放心观看
《雄狮少年》海报
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国产动画能把植物做得这么好。哪怕大多植物只是出现在焦外,连清晰的正脸都没给;然而正是这些植物,把虚拟与现实联系了起来,烘托出了满满的珠三角风情。
被英雄花砸过的男人
影片最开始,还被嘲笑为“病猫”的主角阿娟就被一朵肉乎乎的大红花哐当砸下——这正是在华南地区十分常见的木棉花(Bombax ceiba)。
木棉花是这部电影里当之无愧的植物主角 |《雄狮少年》
2005年3月,我来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读博士。彼时正是木棉花盛放的时节,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开满繁花的大树,其色或橙黄、或深红,构成了我对羊城最初的深刻印象。
在接下来的三年半里,我也做了一些和木棉有关的实验。木棉是一种鸟类传粉的植物,我蹲守过木棉枝头来来去去的鸟,小到绣眼,大到乌鸦;也尝过木棉的花蜜,虽然是甜的,但味道属实不咋地;还发愁过如何爬上满是硬刺的树干去做人工授粉实验——当然,最后没做。
木棉的树干上长满硬刺 | Dinesh Valke / Wikimedia Commons
影片中被称为“英雄花”的木棉是精神寄托之所在,不折不扣的植物主角。从植物学角度来说,木棉的形象确实塑造得非常真实,适度的夸张也很合理。例如,木棉的种子有绵毛,成熟时是借助风力传播的,而片中有一个整棵树的种子被狂风卷起破空而去的镜头,正如主角“胸中的那一声咆哮”,十分震撼人心。
木棉花的种子被风卷起 |《雄狮少年》
木棉花的落下,不知道是否曾经让创作团队头疼过。这朵半斤重肉乎乎的大花,是绝对不会以秒速x厘米飘落的,而是“duang”的一声砸下来。这个过程未免欠缺美感,但影片里,当男主角阿娟被木棉花砸到时,得到了女阿娟的鼓励——“你可是被英雄花砸过的男人”。这句台词让我会心一笑,因为我可是被砸过好多次的男人啊!
苹婆最相思?
影片中,师徒四人训练间隙坐在长凳上休息时,总有一棵大树出现在画面左边,用宽阔的叶子给他们遮荫。这棵树就是苹婆(Sterculia monosperma),一种在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广为栽培的锦葵科乔木。除这一处之外,影片中苹婆还经常出现在房前屋后街角,戏份很足。
苹婆 | KENPEI / Wikimedia Commons
“苹婆”这个名字来历很大,它是梵文बिम्ब(bimba)的音译,原意是“身影”,在中文中曾经有頻婆、平坡、平波等多个写法。这个词原本指的是葫芦科的红瓜(Coccinia grandis),由于果实“色丹且润”,佛经中经常用它来形容口唇之美。
佛教传入中国后,頻婆果这个名称被附会到了不同地区的本土植物上。唐朝僧人惠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解释说,“頻婆果者,其果似此方林檎,极鲜明赤者”,就此把頻婆果和蔷薇科苹果属(Malus)扯上了关系。元朝后期,中国绵苹果的一个品种从西域传入内地,因为颜色和光泽而被冠以頻婆果的名称。到了明末,除了岭南以外的地区就都用頻婆果来指代这类水果了。后来有好事者给“頻”字加了草头,又省略了“婆”字,再经过简化字运动,就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苹果。
在珠三角地区,頻婆果早早就被安在了影片中的这种锦葵科植物身上。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韶州(今韶关)曾献頻婆果作为贡品。当时中原王朝的人不知道这是什么,就让这个名字一直保留下来,经过加草头再简化之后成了今天的正式中文名——苹婆。
苹婆的果实 | Xufanc / Wikimedia Commons
苹婆在广东虽然常见,但要是拿来问当地人,对方大概率会懵圈。这种时候就要提它的俗名——凤眼果。苹婆的果实成熟时由一侧开裂,露出里面的黑色种子,像一只细长的丹凤眼。这些种子富含淀粉,煮熟之后可以吃,口感像栗子,味道还不错,可惜产量有限。凤眼果在夏季七八月间成熟,过去是广州人庆祝七姐诞(即七夕)的供品,因此也叫七姐果。
影片中苹婆的果实有两个镜头:阿娟去广州打工以后,留在家乡的师傅好友坐在长椅上想念他,凤眼果就垂在他们头顶;他们离开后,成熟的凤眼果落满了长椅。整个夏天就用这样的方式巧妙地带过了,这也许还表达了頻婆果在佛经中的另一重含义——相思。
宫粉羊蹄甲还是红花羊蹄甲?
苹婆在影片中出现时,似乎总是带点阴郁,而另外一种植物则常与阳光相伴——主角师傅咸鱼强的店门口,左侧那棵叶片泛黄、开着紫红色花的小树。然而,它从未出现在焦平面上,以至于我无法肯定那是宫粉羊蹄甲还是红花羊蹄甲。
画面右边的那株,就有某种羊蹄甲 |《雄狮少年》预告片
豆科羊蹄甲属的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宫粉羊蹄甲(B. variegata)和红花羊蹄甲(B. × blakeana),是华南地区常见栽培的木本花卉。全年开花,且尤以三四月为盛,广受喜爱。羊蹄甲得名的原因是叶片先端二裂,形如羊蹄。这三种羊蹄甲里面,第一种花瓣细长且为粉色;后两种都开紫红色的花,仅凭影片中的模糊轮廓很难区分。
如果能看清的话,这两者的区分在于花序:宫粉羊蹄甲花序极短,红花羊蹄甲花序很长。另一个重要差异则是果实:宫粉羊蹄甲能够正常地开花结果;但红花羊蹄甲是羊蹄甲和宫粉羊蹄甲的自然杂交后代,因亲本的生殖隔离而无法结出果实。所以,如果树上挂着果实的,肯定就是宫粉羊蹄甲了。
宫粉羊蹄甲的果实,妥妥的豆科植物 | Atamari / Wikimedia Commons
红花羊蹄甲还有个大家更熟悉的身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紫荆花”。这个“物种”最早于1880年在香港岛被发现,1965年被选为香港市花;香港回归后,区旗设计沿用了紫荆花的元素。据考证,香港乃至整个华南地区栽种的红花羊蹄甲,都是由最初发现的那一株的枝条经扦插、嫁接等手段扩繁而来。
红花羊蹄甲 | tree-species / flickr
春天落叶的树?
这又是一种戏份很多的树,虽然绝大多数时候只是陪衬,比如咸鱼强店门口右边马路对面就有一棵,决赛赛场外也有几棵。
出镜率颇高的黄葛树 |《雄狮少年》
它们是黄葛树(Ficus virens)。这是一种春季落叶的植物。秋叶飘零之时,黄葛树无动于衷;直到次年四五月份,别的树新叶都长得差不多了,黄葛树这才开始大批落叶;旧叶落后,新叶随即萌发,浅粉红色的新生托叶配上嫩绿的新叶,也是仲春一景。
电影里也有一株春季落叶的树,树干看起来像黄葛树,但叶片却比黄葛树的叶子小 |《雄狮少年》
有研究认为,在发芽时间固定为春季的前提下,冬季不落叶可以延长叶子的寿命,使其在冬季也能持续进行光合作用,并便于直接把养分转移给新萌发的叶子。显然,只有冬季比较温暖的地方,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植物,否则叶子冻伤带来的损失要大得多。另外,黄葛树的落叶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时相邻两棵树,一棵已经全秃,另一棵还浓荫匝地。古人认为,黄葛树“以某月种,每岁必某月始芽”,即换叶时间与移栽时间相吻合。如果真是这样,则暗示着黄葛树的落叶能对水分条件变化做出响应。
黄葛树 | Dinesh Valke / Wikimedia Commons
黄葛树是重庆的市树,影片中有一尊绿树掩映的露天佛像,头顶的树叶看起来也是黄葛树的。这个场景更像是四川盆地南部的景观,让我有点出戏。
这一幕看起来更像四川盆地南部的景观 |《雄狮少年》预告片
作为亚热带城市,广州的榕属植物多样性很高,比如街头最常见的榕树(F. macrocarpa)、俗称五指毛桃而被用来煲汤的粗叶榕(F. hirta)、长在路边水沟里的水同木(F. fistulosa)等等。
电影的某个场景概念图,右边就是明显的榕树 |《雄狮少年》概念图
不过,片中除了黄葛树外,露脸的榕属植物只有薜荔(F. pumila)。主角的父母回到家乡时,镜头扫过了他们家外墙上爬着的一种藤本植物,这就是薜荔。薜荔喜欢附着在潮湿的石壁或墙上生长,老房子周围尤其多。伟人有句云:“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这种植物用来表现贫穷和破败的环境非常合适。
薜荔 | Ixitixel / Wikimedia Commons
还有外国演员
影片开头,阿娟骑着自行车经过小镇街头和田野的时候,画面中掠过的很多植物都是外来植物。这并不奇怪,珠三角自从2000多年以前就是人烟辐辏的农耕区,人类活动早已深刻地改变、甚至完全塑造了这里的植被物种构成。过去数百年间,广州也是东南沿海的重要口岸之一,很多外来物种甫至中国时就是在这里登陆的。
它们中有一些被当做农作物栽培,但更多扩散到野外并适应了本地环境,成为归化种。比如番木瓜(Carica papaya),既有人种,在野外自己也过得很好。影片中田间地头那几棵零星生长的,说不准就是谁随手丢下的种子萌发而来的。
挂满果实的番木瓜,在华南地区的田间地头很是常见 | Forest Starr & Kim Starr / Wikimedia Commons
有一种不太起眼的外来植物出现了至少两次——镜头扫过老房子屋顶的时候,带到了生长在上面的棒叶落地生根(Kalanchoe delagoensis)。这是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多肉植物,原本是作为观赏植物引进的。它的叶片边缘能产生大量具根的珠芽,落到地上就能长成新的植株,因此得名。正是这种超强的繁殖能力,加上能忍耐干旱,让棒叶落地生根成了“植物里的小强”——只要种了一棵棒叶落地生根,你就再也休想摆脱它。
深色的多肉植物就是棒叶落地生根 |《雄狮少年》
在澳大利亚和很多太平洋上的岛国,棒叶落地生根都被认定为有害的入侵植物。但珠三角的气候对它来说过于湿润,在地面上它竞争不过别的植物,只有屋顶墙头这些有阳光没土壤的地方特别适合它。棒叶落地生根的花很漂亮,在原产地是由太阳鸟之类的嗜蜜鸟类传粉的。二三月间,如果你走过华南地区的老房子,尤其是有瓦屋顶的那种,不妨抬头看看,多半能收获一次惊喜。
棒叶落地生根,开花时十分抢眼 | Yercaud-elango / Wikimedia Commons
外来的植物不止有小草,也有大树。构成小镇天际线的树木中,有一种树干笔直、树冠略呈圆锥形、一望而知是针叶树的,它是产自美国南部的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这种树原本生活在沼泽森林中,极耐潮湿,非常适合在水网密布的中国南方种植,秋天叶子变成红褐色也颇美观。“羊城八景”之一的“龙洞琪林”,就是种植在华南植物园人工湖边的一大片落羽杉。
画面右边那三株笔直的高树就是落羽杉 |《雄狮少年》预告片
其实,珠三角地区本来有一种本土的湿地针叶树——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历史上,水松在我国华南地区曾广泛分布,适宜生长在低洼多水的地方。但这些地方特别容易被开垦为农田,因此在过去五十年间,水松数量急剧下降。据2016年发表的一项调查,全国大于100岁的水松只有不到300株,并且还在减少。广州全境只发现了14株野生水松,分布在8个不同的地方,作为村子的“风水树”而残存;甚至还有专家认为,就连这14株也不是野生的,而是古人栽培的。
水松如今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IUCN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有可能在100年内彻底灭绝。逝者不可追,但我们看着被落羽杉替代的珠三角农村天际线时,应当有所警醒。
水松 | Daderot / Wikimedia Commons
就在两年前,我还在感叹《冰雪奇缘2》和《海洋奇缘》里植物的细节,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在国产动画中看到丝毫不逊于迪士尼的植物,从形象到物候再到意境无一不精,这也是《雄狮少年》最打动我的地方。就一部反映地方传统文化的影片来说,观众甚至并不需要认识这些植物,只通过那些焦外虚化到有如熟视无睹的植物形象,就能下意识地觉得“这故事发生在我身边”。
本文是观影后凭印象写就,难免有所遗漏,请不吝指出。但老规矩还是强调一下,只要你不问我阿娟等人扛着咸鱼奔跑的乡间小道路边开花的禾本科植物是什么,那我们就还是朋友。
就像真实的华南农村落日 |《雄狮少年》
作者:顾有容
编辑:麦麦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