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绿发会国际部举办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于2022年1月5日-6日线上召开。1月6日上午场的会议主题为“干旱区与气候变化”。
在"第四节:气候变化对干旱区的影响"中,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黄文江作为主持人,以“全球干旱背景下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Global Crop Pest Monitoring and Risk Forecasting)”进行了开场致辞,他从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意义、病虫害遥感监测预测系统、重大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他指出,全球四分之一(19亿人)的人口长期处于一种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的状态,特别是非洲和亚洲部分区域,饥饿人口占总人口的40%以上。病虫害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农作物病虫害导致的产量减损超过了10%,区域超过30%。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农牧病虫害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有明显的扩大和增强趋势,且其发生流行呈现出新的模式。传统以点代面的病虫测报方式,代表性、精度和时效性存在一定的问题,迫切需要攻关全球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和预测技术,实现全球尺度病虫害科学高效测报,指导绿色智慧防控,保障粮食、生态安全与区域稳定。然而,学界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如气象为主的预警模式忽略农田和林草生态环境、病虫害点状模型缺乏空间可扩展性、大尺度病虫预警普适性差。
近年来新发卫星实现了多卫星组网,达到米级空间分辨率、全球2-5天重访周期,实现了全球作物病虫寄主分布、物候和生境的监测,使得全球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成为可能。借助遥感影像数据、植保调查数据、气象数据、基础地理数据、植被参数产品、全球资源数据、全球农业数据等数据集,其团队实现了植被病虫害遥感动态监测和时序预测,并开发了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和预测业务化运行系统——全球大面积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系统。
最后,他列举了与绿会合作的亚非沙漠蝗虫灾情监测与评估、全球作物重大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草地贪夜蛾遥感监测与预测等案例,展示了其系统和方法的有效性。(1月5日会议直播数据:43,775人次)
(本文基于与会者笔记整理,未经本人核实,仅供参考)
【绿讯】是中国绿发会国际部发挥智库功能、为了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出的一系列全球环境治理的最新的动态。译文仅供参考。
文/Maggie 审/Saman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