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赵廷宁:西北干旱荒漠区边界范围及其变化

中国绿发会
原创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由中国绿发会国际部举办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于2022年1月5日-6日线上召开。1月6日上午场的会议主题为“干旱区与气候变化”。

在"第四节:气候变化对干旱区的影响"中,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赵廷宁以“西北干旱荒漠区边界范围及其变化”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他从研究背景及意义、数据与方法、气象指标变化、区域范围变化及成因四个方面介绍了其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

他指出,该研究有助于国家对西北干旱区治理,并可由此调整方针,尤其对林草部门具有指导意义。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藏族自治区2010—2019年和1980—1995年两段时间的逐日地面气象要素(逐日平均气压、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气温、风速等)和逐月降水量等要素(中国气象数据网),以此为基础数据,进行筛选,以避免边界突变造成的空间插值结果差异,最终确定西北干旱荒漠区理论范围;基于该区域逐月降水量估算多年平均降水量,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获得湿润指数空间分布;最后将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湿润指数进行叠加分析,识别西北干旱荒漠区的边界。结果表明:形成了南起昆仑山脉,北至阿尔泰山脉,西至贺兰山的西北干旱荒漠区范围,但不包括天山北麓、乌鲁木齐绿洲、伊犁河谷和塔城部分地区;研究区两个时段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降水量及潜在蒸散量低的地区明显减少和湿润指数高的地区明显增多,干旱区分界线明显北移。(1月5日会议直播数据:43,775人次)

(本文基于与会者笔记整理,未经本人核实,仅供参考)

【绿讯】是中国绿发会国际部发挥智库功能、为了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出的一系列全球环境治理的最新的动态。译文仅供参考。

文/Maggie 审/Samantha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