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范围内危害动物和人类生命安全的急性致死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安全防范意识的逐渐提升,狂犬病发病致死率已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群众预防意识的参差不齐以及其潜伏期长,隐蔽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特别是对于野生动物如蝙蝠等同样能传播狂犬病的认识还非常不足,相关防控工作还很薄弱,亟需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日前,在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科普部代表沟通过程中,周晋峰指出,狂犬病预防工作属于交叉学科领域,其传播、变异过程中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了威胁。狂犬病的预防除了家养宠物,还包括野生动物以及流浪动物的免疫接种工作。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IO)共同提出2030年消除狂犬病致人类零死亡的总目标的大背景下,多单位携手构建共同体,并积极与国际社会联动,对于中国在2030年以前向全球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具有重要意义。
周晋峰强调,包括狂犬病在内的多种人畜共染病,其传播性、变异性,都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对生物安全的影响是重大的,做好对其防控,往往需要多领域交叉发挥作用,通过科学的组织实施,并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不仅对狂犬病毒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对其他传播类病毒的防控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积极主动承接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中国绿发会一直以来开展的重点工作。包括狂犬病防控在内,绿会同一健康工作组就健康与生物安全领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与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 (GARC) 签署备忘录,在国内推广狂犬病 (人兽共患病) 流行病学公报及相关工具技术、GARC教材、以及在亚洲狂犬病控制会议(ARACON)及其他相关活动会议中宣传展示在中国开展的狂犬病防控等有关活动。
加强人畜共染病防控,特别是加强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染的防控,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自身健康发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协同配合,中国绿发会在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分组里边被分在新交叉学科组,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专业学会,可以在同一健康理念下,持续发力,推动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人畜共染病源头防控。
文/Cherry 审/Ta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