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工业成飞内部,有这么一座名为“一飞冲天”的雕塑,充满了刀剑斧钺般的8个“1”字造型。
这座造型奇特的雕塑是为了纪念2011年1月11日下午1点11分这一特殊时刻,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成功首飞。
自此,“八爷”战“猛禽”成为过去,威龙出世,天高海阔。
歼20是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中远程、重型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具有优异的中远程制空作战能力和良好的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
十一年前的今天,中午12点30分,试飞员从机务手中拿过放飞单,在试飞科目郑重写下“首飞”两个字。
绕机检查后,他迈着稳健的脚步登上飞机。12点48分,伴随着项目行政总指挥首飞指令的下达,瞬间,发动机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只见飞机拖着长长的尾焰,呼啸着从现场的无数双眼睛前滑过。加速,再加速,一眨眼的功夫,它便如一道闪电,带着呼啸,腾空而起,直插云霄。原本安静的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转弯,低空通场,再次转弯,低空通场……随着飞行,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不断呐喊着向天上的飞机挥手。
这一天,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代机歼20首飞成功!
巧合的是,这次首飞,正好在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到访中国几个小时后。歼20的首飞成功,让盖茨记忆犹新,后来他曾坦言,美国低估了中国研制新一代战机的能力。
当然,首飞之后要形成战斗力,更有繁复艰辛的工作等待着航空人、科学家们。作为大国重器,如何增强作战效能,打造一代名机,成为了航空人勇攀高峰的首要目标。
分析再分析,创新再创新,论证再论证,迭代再迭代。从指标体系、内埋武器数量、人机工效、制造装配、试验试飞、保障模式等各个方面,航空人最终拿出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针对性强的符合现代作战需求的科学方案。先后以自我涅槃的精神完成了“系统革命”,实现了座舱的最佳人机工效,科学减重达200公斤;通过建立一套纯软件验证环境,仅用十天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三个月的测试工作量;攻克了号称“飞跃之框”的整体框制造,再破“亚洲第一框”记录;按照“性能需求、开发研制、评估验证”循环推进思路,让试验、试飞、定型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重要成果。
时间给出了答案。在电子、兵器等行业内外数百家研制单位的紧密协同下,经过研制全线的共同努力,歼20的研制在万众一心中快速推进,各阶段的飞机性能状态不断提升。
2016年11月1日上午10点20分,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两架歼20飞机编队飞过金湾机场。短短的一分钟亮相,向世人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
此后,歼20先后参与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2021年7月1日,首次以15架机的最大规模编队,集中亮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图片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提供
歼20进场丨图片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提供
11年来,歼-20用自己奋飞的航迹,让中国人的志气更高、骨气更硬、底气更足!
今天,致敬大国重器背后无数默默奉献的人!
综合来源:新华网、科技日报、环球时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