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完成常规十年工作量!他们是与新冠病毒变异较量的科研人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2021年12月8日晚,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正式被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在这个药物上市的背后,有一群科研人员,他们在过去的两年中,争分夺秒,与各种变异毒株赛跑。今天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带您走近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的科研团队,探秘首支新冠药物研发团队的紧张工作。

一月的清华园十分寒冷,但是医学科学楼二楼的一间狭小办公室里气氛却紧张而热烈。张林琦教授和他的实验室团队成员们正讨论着刚刚出现的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在新冠病毒抗体上的反应。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张林琦:这个是奥密克戎的活性,这个红的是咱196/198的抗体,就是这两个咱的药,其他颜色是什么?是所有那些临床已经批了的药,你看它明显是最好的。

这个红色说明了抗体的活性,而这些格子被红色填满的越多,颜色越深,说明抗体覆盖的变异毒株越多,抗体活性越强。向人体注入中和抗体,是抗击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从疫情开始,张教授团队的研究工作就从寻找中和抗体开始,从未中断。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变异较量,是清华这支新冠药物研发团队两年来的常态。新药团队仅有十几个学生,他们的平均年龄也只有二十三四岁,每天的活动空间,就在这两个不足一百平米的实验室内。

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 陈鹏:画勾的都是做过实验的,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而且看似千里挑一,其实在我们这里,是几千里挑一,因为我们还要重复好几遍。

这些蓝色小管子里存放的就是新冠抗体的样本基因。最近新的变异株奥密克戎出现后,实验室加大了实验强度,一周内就制备了两百多个抗体样本,每一个样本还要经过多次反复测试,一波样本实验做完就要两周的时间。

另一个实验室内陈鹏的搭档张睿正在将制备好的抗体与病毒做不同的结合测试。他要将制备好的液体注射进一个个小孔内,样本多的时候要坐在这里手动操作一天。

清华大学医学院医学实验班2017级在读生 张睿:我觉得相当于提前地、切身地与传染病进行了一次较量吧。

由于实验与实验之间需要紧密衔接,每个实验同学们都会定个闹钟来提醒自己。两年来,实验不间断,大家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日。

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 陈鹏:基本上我们都是七八点上班,大概凌晨一二点才走,中间休息就五六个小时。

时间对于团队的重要性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中午的午餐,张教授利用这点空闲时间帮学生把关起了毕业论文。

2021年12月8日晚,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正式被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这个药物就是由张林琦教授团队从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液样本中,分离筛选出了两株最强中和能力的抗体组合BRII-196和BRII-198,经研究和试验发现,这个抗体组合对目前全球发现的包括德尔塔等在内的所有病毒变异株均保持高效中和活性。然而药物上市也仅仅是第一步,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团队要从更多维度、致病机理等方面全面地去破解一个又一个未知,验证药物对各类突变的有效性, 失败也是家常便饭。科研团队形象地说,他们正在实验室里和病毒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张林琦:过去1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常规十年的工作量,所以可想而知这个工作强度还是非常大的。你一定要有韧劲,你一定要有这种持之以恒的坚守。我自己感觉比较欣慰,就是我们有非常强大的团队,没有他们的努力和忘我,那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到今天取得成绩。

夜晚,实验室内依然灯火通明。闹钟声此起彼伏,学生们奔波在仅有的几十平米的实验空间,张教授按惯例给在国外的家里人打了语音电话,随后就回到办公室,继续浏览起最新的科研论文和信息。

张老师离开实验室的时候接近午夜,对于和时间、病毒赛跑的药物研发团队来说,这只是两年来最普通的一天,明天他们又将开始新一轮实验任务。

责任编辑:汤嘉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评论
在哪里见过
太师级
向人体注入中和抗体,是抗击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022-01-22
高金路
太傅级
没有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忘我,那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到今天取得成绩。向科研工作者致敬。
2022-01-22
荷藕清莲〈六月)
学士级
疫情防控,常抓不懈
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