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新媒体编辑 房永珍
一年一度的综艺盛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是亿万观众欢度春节的一个重要形式,是长久延续的“年味”。自1983年央视举办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春晚已经陪伴亿万国人走过了四十个年头。
四十年间,各种科技手段不断融入春晚,也让这道除夕大餐的“科技味”越来越浓。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
创新点1:现场直播与电话互动
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亮相,开创了中国电视“春晚”的先河。这台春晚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炫目的灯光,最大的创新是第一次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还有观众电话联线点播节目的互动形式。
(图片来源:1983年春晚视频截图)
据资料描述,这届晚会的现场共设置了四部电话,观众可以打电话点播喜爱的节目。一开始点播的观众仅限首都观众,但之后就有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长途电话点播。当时春晚的工作人员没想到全国人民的热情如此之高,4台电话全程超负荷运转,期间还因为超负荷运作导致设备温度极高,最后找来了消防队降温,才避免了一场春晚后台的火灾,也是让人想不到的小插曲。此后,直播和电话的形式开始一直被沿用。
——
创新点2: LED显示屏开始使用
LED的英文全称为Light Emitting Diode,中文名为发光二极管。在1993年之前,LED产品主要作为指示灯来使用。1993年,LED显示屏首次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但早期的显示器件只有红光、蓝绿光,只是作为视频材料和同步视频图像的展示工具而已,跟舞台美术没什么关系。在此后的数十年间,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LED技术逐渐成为春晚舞台美术中极其重要的构成元素。
(图片来源:1993年春晚视频截图)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2005年起,LED显示屏开始在春晚现场的地面和侧幕中使用,正式作为舞美要素被应用在春晚中。这意味着春晚舞台已经从机械舞台走向了电子舞台,也成为以后越来越华丽舞台的开端。
——
创新点3: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
在2012年春晚上,采用了环绕舞台的LED显示屏,舞台和场景几乎完全被LED拼接屏所覆盖,全息投影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应用的。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来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
(图片来源:2012年春晚视频截图)
在当年的晚会上,陈奕迅与王菲合唱《因为爱情》,随着音乐响起,全息投影技术在两人之间搭起了一座花瓣桥;还有杨丽萍的舞蹈《雀之恋》,舞台后方大屏幕上呈现的孔雀开屏画面与舞台上的舞蹈浑然天成,形成了那年中国电视荧屏的一个亮点。2012年春晚舞台使用了8000平方米LED显示单元,创造世界室内演播视效单元面积之最。
(图片来源:2015年春晚视频截图)
之后,全息投影技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被广泛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投影画面的质感不断提升。在2015年春晚中,李宇春在歌曲《蜀绣》中一分为四,用的正是这个技术,舞美设计更加大胆,更具视觉冲击力。
——
创新点4:大规模运用AR技术
2013年的春晚,开始在电视呈现上大量使用增强现实技术(AR),把现场实体舞台无法传达的空间变化、意象环境等呈现在电视屏幕上,为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看体验。据了解,该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逼真的视、听、力、触和动等感觉的虚拟环境,通过各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和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
(图片来源:2013年春晚视频截图)
例如,在2013年春晚的歌曲《十二生肖》中,电视画面中飞舞的生肖字块就是AR技术所呈现的成果,现场观众是无法看到的。在歌曲《风吹麦浪》中,田野中的树木和飞舞的蝴蝶也是通过AR技术呈现的。2019年春晚,林志玲主演舞蹈节目《绽放》,当她一身红衣坐在空中花环之上翩翩起舞时,屏幕上就开始下起花瓣雨,这也是通过AR技术实现的电视观众限定福利。可以说,AR技术的开始运用,大大提升了观众的“观影”沉浸感。
——
创新点5: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开始出现
(图片来源:2016年春晚视频截图)
2016年,处于中国无人机快速发展期。在2016年的春晚舞台上,机器人和无人机可以说风头尽显,孙楠在演唱《冲向巅峰》的过程中,有540台Alpha 1S机器人进行了舞蹈表演。与此同时,首次被应用于春晚节目内容的无人机,随着音乐旋律缓缓升起,在空中组成表演队列,不断变换阵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8年春晚珠海分会场,三百架无人机组成了中华白海豚的3D图案(图片来源:2018年春晚视频截图)
而在2018年春晚中,出现了无人车、无人艇、无人机组成的“海陆空无人驾驶”方阵,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风采与实力。让观众们直观感受到中国工业正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并沉浸于全新的科技感视听体验。
——
创新点6:VR、4K、3D、5G等多手段运用
2016年也被媒体广泛称为VR爆发元年。2017年,春晚推出了VR全景直播,观众可以通过央视客户端观看VR版春晚,沉浸式感受春晚现场。而2018年央视春晚首次采用了4K转播技术,众多新技术如3D和VR技术,也被用于春晚舞台。
(图片来源:央视网)
2019年央视春晚首次实现了全媒体传播,在4K、5G、VR、AR、AI等多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比如首次实现春晚在4K超高清频道直播,并全程采用5.1环绕声,实现5G内容传输等。这也是央视春晚36年来的首次实现4K超高清内容的5G网络传输。
——
创新点7:柔性显示屏的出现
在2019年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的《青春畅想》节目中,还出现了一群身穿着由屏幕组成的“衣服”的舞者。30位舞蹈演员身穿全柔性屏特制“柔衣”登场,每套“柔衣”均由32片轻、薄、柔、艳的全柔性屏组成,柔性屏会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变换显示光影内容。
(图片来源:2019年春晚视频截图)
这是央视春晚第一次采用全柔性显示屏完成的节目演出,也是全球第一款大面积使用柔性屏的舞蹈服装首次公开亮相。这种技术,便是当年备受市场关注的“柔性屏幕”。目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折叠屏电子产品中。
——
创新点8:营造“裸眼3D”新体验
(图片来源:2020年春晚视频截图)
2020年春晚的舞美设计首次打造了三层立体舞美效果,运用飞屏技术营造了360度的环绕式景观,让观众在屏幕前就能有“裸眼3D”的互动新体验,展现出新时代“春晚”的魅力、活力和创新力。
(图片来源:2021年春晚视频截图)
在2021年春晚中,首次采用了“AI+VR裸眼3D”拍摄技术,演员就能与身边的虚拟元素,进行沉浸式互动。配合全景自由视角拍摄、交互式摄影控制、特种拍摄和实时虚拟渲染制作,本届春晚为电视机和手机前的观众带来了一场突破感官体验的惊喜之旅。我们也就看到了《天地英雄》当中高山流水、满天飞叶的舞台效果。
——
创新点9:云舞台、虚拟歌手出现
诸多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让舞台效果更加炫酷逼真。2021年春晚,因为疫情原因一些明星演员虽然无法亲临春晚现场表演,但交互式摄影控制系统、全息投影技术的综合运用,刘德华、周杰伦等演员的完美“云出演”,给了观众意想不到的体验效果,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晚会后,“刘德华到底有没有来到春晚现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在少儿歌舞《听我说》中,和月亮姐姐、王源一起演唱的,还有一位虚拟歌手洛天依。这也是虚拟歌手第一次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尽管是虚拟歌手,但不少观众也不由感叹“声音太好听”了。洛天依是以Yamaha公司的VOCALOID3语音合成引擎为基础,所制作的全世界第一款VOCALOID中文声库和虚拟形象,也就是计算机技术合成的虚拟人。
▲虚拟歌手洛天依与真实演员同台演唱
——
创新点10:实现8K超高清直播
8K超高清电视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电视标准。依托于近年来全面推进8K超高清电视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2021年春晚通过8K超高清电视试验频道进行首次8K春晚直播。比起制作8K版春晚,8K春晚直播具有实时性,对数据吞吐量有着更高的要求。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年春晚不仅在CCTV-8K超高清频道直播,还以“8K超高清频道+地标大屏”的融合方式,通过“百城千屏”点亮城市。观众可打开“百城千屏随身听”微信小程序,通过手机收听到与8K超高清大屏同步的电视伴音,在大屏幕前也能同步享受超清、炫彩、逼真的春晚视听效果。
——
创新点11:打造720度穹顶空间
2022年春晚,首次运用LED屏幕打造720度穹顶空间,巨幕穹顶设计使观众席与主舞台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延展性极强的立体演播空间,突破了传统晚会的观演关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官方介绍,舞台还有机融合了XR、AR、全息扫描和8K裸眼3D呈现等新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为节目的创意呈现提供了无限可能,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切的感受。
——
创新点12:“竖屏看春晚”新视角
2022年,走过四十个年头的春晚将首次推出“竖屏看春晚”,为受众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全新竖屏视角,构图更聚焦,细节更清晰。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官方介绍,系统将以轻量化、全IP部署实现高清、4K新媒体信号现场混合制作播出,以及横屏、竖屏的统一切换,实现2022春晚“跨屏”直播新样态。用户可在央视频、央视新闻、央视文艺新媒体平台以及微信视频号上体验沉浸式看春晚。
1月31日除夕夜,
融合众多前沿科技的2022年春晚将亮相,
以硬核技术呈现沉浸式节目效果,
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央视网、光明网、天极网、北京科技报等)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