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故趣闻 ·
公历2022年2月4日为中国的“立春”节气,从这一天起,我国正式进入农历壬寅年,也就是十二生肖中的虎年。
在我国传统中医药中,与“虎”相关的中药材不少,虎杖就是其中之一。
虎杖,别名苦杖、斑杖、花斑杖、紫金龙、大叶蛇总管。它缘何被命名为“虎杖”呢?这其中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相传历史文化名城四川成都城郊的大佛寺旁,山势险峻、林密草茂,生长着许多珍稀名贵的药材。药王孙思邈熟知各种草药的习性,经常亲自上山采药。一天,孙思邈正好来到大佛寺旁,忽然听得阵阵凄惨的哀嚎声。他急忙循声而去,跨过山溪,发现溪水对岸的岩石上卧着一只吊睛白额大虎,前腿耷拉着,痛苦地在呻吟。
孙思邈快步上前,蹲下查看。那虎竟慢慢地将腿抬起,放在他的膝上。孙思邈一看,虎腿又红又肿,急忙从随身的药囊中掏出一味草药,在研钵中捣碎、研末,取山泉水调匀,然后一边把药敷在老虎腿上,一边又将这药喂给老虎服用。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过了不久,老虎腿部的红肿便奇迹般地消退了。从此,这虎便与孙思邈形影不离,还成了药王的坐骑。孙思邈骑着它爬山涉水,采集灵药,救治天下疾苦。随着药王孙思邈行医救世,他治愈大虎的故事也不断在民间流传,而治愈大虎的药材就被命名为“虎杖”。
孙思邈是否真用虎杖治好过老虎的腿疾,现在已无法稽考。然而在中药里,虎杖的确是一味治疗疾病的良药。
据我国中医典籍《本草纲目》《名医别录》和《滇南本草》等记载,虎杖可煎汤、浸酒或入丸剂、散剂用于内服;外用可研末调敷、煎浓汁湿敷,或熬膏涂擦。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虎杖含有多种蒽醌甙类成分,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等,还有多糖、氨基酸、鞣质等,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以及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
虎杖还被《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列入普通型、湿毒郁肺证的宣肺败毒方剂中。
另外,虎杖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血尿酸水平,还具有调脂、抗氧化等作用。
· 药材来源 ·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根状茎粗壮,茎直立、中空,基部木质化,表面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根茎和根供药用。宜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 性味归经 ·
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
· 功效主治 ·
具有祛除风湿、利湿退黄、活血通经、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 用法用量 ·
内服:
单味水煎或配伍茵陈、栀子等,具有利湿退黄作用,用于治疗湿热黄疽。
单用或与车前子、萆薢等配伍,用于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涩痛、淋浊、带下病。
单味浸酒或者与鸡血藤、西河柳等药配伍,能祛除风湿、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
配合茵陈、金钱草等,有利湿退黄作用,用于治疗黄疸、胆结石等症。
与萆薢、薏苡仁同用,能清利下焦湿热,治疗淋浊带下。
配合茜草根、益母草等,具有活血通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瘀阻经闭症候。
配伍桃仁、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用于治疗瘀血所致的经闭、痛经。
与当归、红花同用,可治疗跌打损伤、瘀阻疼痛。
单味水煎或配伍贝母、杏仁、黄芩、枇杷叶等药,具有苦降泄热、化痰止咳功效,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喘咳。
外用:
使用鲜品捣烂外敷,对水火烫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等有效。
· 食疗推荐 ·
虎杖糯米粥
材料:糯米100克,虎杖15克,白糖适量
做法:虎杖洗净后,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和糯米一起煮成粥,加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祛湿热,消炎止痛,祛风散痰。
· 温馨提示 ·
孕妇忌用。儿童慎用。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超量、久服。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药师 梁雪茵
审核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中医师 罗崇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副主任药师 薛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