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还能指望回收吗:全球塑料只有9%得到回收利用

摆脱塑缚
原创
共赴一个没有塑料污染的未来
收藏

2022年1月2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发布《化学回收实施原则》报告。报告指出,所有的塑料垃圾中,只有9%得到回收利用,而且这个问题并不能由回收本身解决。事实上, 由于技术和财政上的挑战,Pew和Systemiq项目预估,到2040年,化学回收可能只能抵消原生塑料总需求的5%。

WWF认为我们不能只关注回收,应该优先考虑减少一次性塑料的整体消费以及扩大再利用的规模。通过落实上游解决方案(减少消费和再利用等),方能更好实现“自然界无塑料”的愿景。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化学回收,并对其进行投资,制定相关实施原则也尤为重要,以确保新技术为循环经济做出实际贡献。

当今最常见的塑料回收形式是机械回收,包括分选、洗涤、干燥、研磨等。化学回收则指通过各类化学过程进行回收,比如转换、分解和净化。

该报告称,比起机械回收,化学回收理论上能回收更多的废塑料,解决全球塑料污染危机,还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对环境有利。

但令人担忧的是,一是这种潜在可能性尚未证实;二是目前普遍缺乏透明度,也没有可靠的证据基础,难以核实其对环境的具体影响;三是这些能源密集型的技术对人类健康存在风险。如果不化解这些担忧,那化学回收不但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回收率,反而会增加碳排放量。在最坏的情况下,会破坏已有的回收基础设施,还会让现有成果付之东流。而对于减少和重复使用等上游解决方案,人们也不会关注,最终减少投资。

由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化学回收工艺,确保净环境效益和社区效益,WWF提出下列十项原则,排名不分先后。

1. 化学回收工艺不应使资源从已证实能解决全球塑料污染问题的现有方法中流失转移。投资应优先考虑减少一次性塑料消费和扩大再利用两大方向。任何采取化学回收策略的公司都应该优先考虑投资这些上游解决方案,并采取行动。化学回收不应转移人们对上游解决方案的关注。

2. 比起原始树脂生产工艺,化学回收工艺应证明能减少碳足迹。比起原始生产系统,任何化学回收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应减少至少20%。随着化学回收技术升级,规模扩大,这一减排幅度应该更高——应控制全球变暖幅度,最好实现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的范围内。

3.化学物质的回收不能对当地社区产生负面影响,并应证明其操作安全无害。化学回收可能涉及高强度的高温高压和/或化学溶剂,产生危险残留物,对人类健康构成风险,必须小心把控。缺乏有效、独立监管以及充足资源时,不得使用化学回收技术。

4. 保护自然——化学回收技术不得污染空气、水和环境。虽然该技术旨在解决塑料垃圾危机,但可能存在预料之外的风险。我们不能用一个问题换来另一个问题。只有产生净环境效益时,才应使用化学回收。

5. 化学回收应是对现有废物管理系统的补充,而非和机械回收竞争原料。对于现有可行的塑料回收价值链和基础设施,应继续使用并扩大规模。化学回收不应破坏已建立的低碳系统。作为一种新的处理方法,该技术只能用于无法通过机械回收的废塑料。

图 | pixabay

6. 塑料废物流应该匹配现行最环保的技术。考虑到各回收工艺的有效回收率,需将每种废物流引导到最环保的工艺。此外,化学回收经营者需将各类信息公开透明,包括能源和需水量和产量信息。

7. 只有“塑料到塑料”的化学回收,才是回收和循环经济的一部分。诸如塑料转化成燃料之类的活动不应被视为回收利用,也并非循环经济。化学回收经营者不应将转化为能源、燃料或在处理过程中因其他原因损失的材料部分计入“回收”。

8. 化学回收系统不应将可回收材料转变为非可回收材料。在理想情况下,化学回收升级原材料,增加其价值。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来生产不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并非支持循环的表现。

9. 关于化学回收的声明应该真实、清楚和相关。声明应公开使用质量平衡方法回收的成分,与物理回收明确区分。此外,还应指出在实践中可回收的成分。

10. 经化学回收的塑料应通过保管链进行验证。由于公众无法区分化学回收的塑料与原始塑料,因此有必要引入第三方保管链,作为可靠凭证,确保化学回收成分数量及分布的真实性。

-End-

编辑:李甜、摆脱塑缚

评论
我也是张老师
进士级
2022-03-11
科普要发达
大学士级
化学回收理论上能回收更多的废塑料,解决污染问题,对环境有利。
2022-02-21
文婉清
举人级
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