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新媒体编辑 赖天莹
2月16日上午,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科技冬奥有关情况专场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志全,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河北省科技厅厅长龙奋杰出席发布会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绿色办奥,是冬奥会的办赛理念之一。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表示,组委会在几年的筹办过程中,努力践行绿色理念。
如果说,2008年召开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展示了北京千年古都的全新形象,令世界为之惊艳,那么,2022年举行的第24届冬奥会则向世界呈现了一个更具魅力、更有自信的未来都市。
十多年间,城市在变、社会在变,奥运创造的遗产却得以传承。“绿色奥运”就是其一。
❄ ❄ ❄
清洁电力-绿电
保驾护航
一度绿电,能让冬奥会颁奖广场的主舞台亮22秒左右;一度绿电,能让厨师在冬奥村的“全电厨房”烹饪2份美味菜品;一度绿电,能为太阳能充气保障帐篷的电暖器供电约30-40分钟…这是冬奥保电队员在工作中总结出的数据。
这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距离北京近300公里的张北坝上有着天然丰富的光照和风能。
▲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图片来自新华网)
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通过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家口张北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转化为清洁电力,保障了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冬奥赛区稳定运行。
▲绿色电能点亮奥运场馆(图片来自新华网)
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表示,充分利用张家口的风能、太阳能,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实现了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绿电入网。目前,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已实现100%绿电供应。
场馆清洁能源的使用在以往的奥运会中都有所体现,但北京冬奥会实现全部场馆由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这在奥运历史上还属首次。绿色的电能不仅点亮了一座座奥运场馆,也点亮了北京的万家灯火。
❄ ❄ ❄
绿色制冰-二氧化碳
奥运首创
作为2022年冬奥会期间极具特色的“中国方案”,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被视为目前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之一。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4个冰上场馆将统一采用该技术,在为“最快冰面”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还将实践冷热联供的节能理念与碳排放趋近于零的环保理念,直接减少900吨二氧化碳吨排放。
▲二氧化碳制冰(图片来自新京报)
与传统的制冰技术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制出来的约5500平方米的冰面,冰温很均匀,温度差基本上能够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这是用氟利昂制冷剂或乙二醇载冷剂制冰的冰场很难达到的。”而在实现高品质制冷的同时,“冰丝带”配置了一套先进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高效回收制冷系统所产生的余热,为场馆除湿、浇冰、融冰等需求及运动员日常所需场景提供近70℃的热水。
在制冰过程中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而不是对臭氧层有伤害的氟利昂。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说道,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环保特性。同时利用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对制冷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能效提升30-40%,全部余热可回收,用于场馆热水、浇冰、除湿等。
❄ ❄ ❄
清洁能源-氢能
崭露头角
绿色奥运无处不在,清洁电力全覆盖、二氧化碳制冰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石油自产自供的氢气,点燃了冬奥圣火。
不仅如此,奥运火炬“飞扬”的内核是“氢芯”,储存氢气的气瓶采用了铝合金材质,并用上了碳纤维缠绕,实现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火炬零碳排。对此,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也表示,境内火炬接力所用火炬全部应用氢燃料,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地进行传递。火炬传递活动中,手持火炬在大风、低温环境中稳定燃烧,打造了“永不熄灭的火炬”。
回顾整个奥运历史,主火炬毫无例外都是“熊熊火焰”,看起来壮观的奥运圣火却意味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北京冬奥会颠覆传统,以更加低碳环保的点火方式,向全世界宣告绿色奥运理念以及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彰显出我国的文化魅力与科技实力。
▲奥运火炬“飞扬”的内核是“氢芯”(图片来自央视军事)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的交通服务方面,氢能亦开始崭露头角。搭载国家电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大巴有序工作。河北省科技厅厅长龙奋杰讲道,我们解决了氢燃料电池车低温快速启动难题,确保张家口赛区氢能大巴车顺利完成交通保障任务。
与传统化石能源客车相比,氢能大巴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约7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在冬奥会三大赛区周边,大规模应用氢燃料大巴车在延庆、张家口赛区的交通保障服务,也支持了区域绿色环保。
▲氢能大巴(图片来自新京报)
❄ ❄ ❄
绿色环保-可降解餐具
保障健康
绿色冬奥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一项重要理念,其中有大量环保元素,比如餐具、塑料袋、包装袋。
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表示,生物可降解餐具是以玉米、薯类、农作物秸秆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发酵生产出来,并进一步纯化聚合制备成的高纯度聚乳酸作为原料生产。
▲生物降解餐具(图片来自新浪财经)
聚乳酸是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生物基新材料代表,是目前性价比较高的生物可降解环保高分子材料,与传统的石油基材料相比,每吨聚乳酸可减排约3吨二氧化碳。这是因为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经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相比于普通塑料采用焚烧处理,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入空气中,聚乳酸从原材料到聚合物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是通用塑料聚乙烯的1/3左右。
▲生物降解餐具(图片来自新浪财经)
这些可降解餐具,在使用和生物降解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具有一定耐菌性、阻燃性和抗紫外线性,可谓健康环保又安全。
北京冬奥会的可降解餐具只是个开始。环境问题在全社会长期受关注,借北京冬奥会之机,再推可降解餐盒和其他环保耗材,有利于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人们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是对环境的极大贡献,未来也必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此外,喻部长也讲到,在环保的其他方面,如山体修复、树木移植等,也体现了绿色办奥和环境友好。
❄ ❄ ❄
北京冬奥
绿色奥运的里程碑
对于这些眼花缭乱的“新科技”,我们应该自豪,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认为,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普及,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绿电技术、CO2制冰技术、智慧交通技术将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将更为有效的构建可持续的绿色城市运行模式。
作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事,北京2022年冬奥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绿色能源、绿色交通、低碳场馆等无处不在的“绿意”,成为北京冬奥会最大亮点,描绘出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优美画卷。
更重要的是,北京冬奥会积极发挥了示范效应,向公众推广普及绿色、可持续理念,带动公众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承载着人类建设绿色家园的共同梦想。坚持绿色低碳,秉持“可持续·向未来”的诚挚愿景,北京冬奥会成为展现中国绿色发展成就的窗口,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文章综合自2022北京新闻中心、新华社、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经济时报、新浪财经、腾讯网、中国能源报)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