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国人的极地探险 第11集

中国航海学会
弘扬航海文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团结和组织航海科技工作者。
收藏

第八次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由96名队员组成,于2017年7月20日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10月10日返回上海,历吋83天,总航程逾20000海里。本次考察首次穿越了北极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实现了我国首次环北冰洋科学考察,开展了海洋基础环境、海冰、生物多样性、海洋脱氧酸化、人工核素和海洋塑料垃圾等要素调查,极大拓展了我国北极海洋环境业务化调查的区域范围和内容,对我国北极业务化考察体系建设、北极环境评价和资源利用、北极前沿科学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次考察有以下重要成果:

(1)首次开展环北冰洋考察。

(2)首次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并在北冰洋公海区开展科学调查。

(3)首航北极西北航道,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海洋环境和海底地形调查。

(4)首次在北极和亚北极地区开展海洋塑料垃圾、微塑料和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首航西北航道人工核素监测。在环北冰洋各海域共完成19个站位的海洋微塑料表层水体拖网作业,采集了32个站位的表层水体中的微塑料样品,并获得27组海漂垃圾监测数据;获取了42个站位表层海水和20个站位深层海水的人工核素样共130份;采集了49份其他新型污染样品。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首航西北航道期间,获取了21个人工定点气象观测记录,39个人工海冰观测记录,2583帧海冰形态影像记录,139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完成3042千米的航渡海底地形地貌数据采集,并在巴芬湾西侧陆坡区完成了1400平方千米区块的海底地形勘测,填补了我国在该海域的调查空白,为我国对西北航道的商业利用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作为新增项目,累计完成17760千米的海底地形地貌数据采集。

“雪龙”号于北京时间2017年8月2日至8月16日,历时15天,航程1700海里,顺利穿越北极中央航道,沿途克服穿越中央航道期间的高纬度海域难以及时获取冰情信息、雾天能见度差、冰情变化快、遭遇冰山等诸多不利因素。8月30日至9月6日,历时8天,航程2293海里,首次成功试航北极西北航道,克服了航道曲折、可航通道狭窄、水深情况复杂、水文资料不全、航道内浮冰密集、能见度不良、需要夜航等航行困难。考察队根据动态冰情,多次优化航线,加强低能见度下的全力瞭望,全程手动操作舵盘和侔钟以保证航行方向和速度,并加强了对主机、副机、舵机等重要动力设备和辅助设备巡视检查与维护保养工作,制定各种防范措施,确保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的顺利穿越,积累北极航道复杂冰区环境下的航海技术和经验,获取北极航道的第一手资料,为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2017年9月23日,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在楚科奇海的最后一个站位作业后,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白令海,顺利完成首次环北冰洋考察。

此次环北冰洋考察中,中国科考队不仅在北冰洋公海区首次沿中央航道开展了全程科学调查,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北欧海等海域开展了系统的业务化调查,还填补了我国在拉布拉多海、巴芬湾等海域的调查空白。

本次考察中,科考队员们共实施了7个海冰站位和49个海洋站位作业,开展了以海洋基础环境、海冰、生物多样性、海洋塑料垃圾等要素为重点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科考队收集了丰富的冰芯、岩心及生物样品,获取了大量大气、海冰、海洋观测数据和影像资料,推进了我国北极业务化调查体系建设,为北极航道和生态环境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积累了第一手珍贵资料。

作者:余春

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进修于中山大学研究 生院现代文学专业。曾任《海军装备》杂志总编辑、编审、大校军衔、专业技术四级;第三届中国期刊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 会会员,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客座教授,海军飞行安全管理专家, 武器装备管理专家,资深编辑。

长期坚持文学创作、撰写科技文章、举办专题讲座,从事武 器装备的发展研究,尤其在高科技装备的风险管理研究领域成果 显著。出版作品涉及文学和科技多个领域。二十余次获得军内外文学创作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三次被评为海军先进出版工作者,三次荣立三等功。

评论
鲁国庆.
学士级
当这些活跃力足够强大时,流体就会开始自发流动,由活跃过程注入的能量提供动力。
2022-02-27
科普宣传员感悟人生
少师级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由96名队员组成,于2017年7月20日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10月10日返回上海,历吋83天,总航程逾20000海里。
2022-02-26
早悟兰因.
庶吉士级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由96名队员组成,于2017年7月20日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10月10日返回上海,历吋83天,总航程逾20000海里。
202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