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这个石林有点怪:我国三处奥陶纪石林

侠客地理
寻找自然美景,探秘山水奇观,用脚、相机和键盘记录地球故事!
收藏

在喀斯特大观园中,石林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因岩石呈锥状、柱状、剑状兀立地表,密如森林而得名。

云南的路南石林,便是这种地貌的经典。石林虽然看上去都一样,但实际上千差万别。差异主要来自于物质组成、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地形、气候、水动力条件等。

在我国的石林王国中,有一种石林堪称石林中的“奇葩”,这就是由“奥陶系宝塔组龟裂纹灰岩”形成的石林。

▲ 云南路南石林(@李忠东)

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纪,距今4.43-4.85亿年。那个时期,整个地球的大部分都被大海所覆盖,每天的时间只有21小时,而非24小时。

奥陶纪气候温暖,使得海洋生物生长繁荣。当三叶虫、笔石、鹦鹉螺、海百合在大海中自由游弋时,我们熟悉的鱼类也开始出现,地球既将开启脊椎动物时代。

▲ 扬子区古地理图及宝塔组灰岩分布图(据资料)

奥陶纪的中期,在我国南方的云、贵、川、湘、鄂一带沉积形成一套灰岩,这套灰岩因含“宝塔状的头足类震旦角石”,被取名为“宝塔组灰岩”。

经历了数亿的海陆变迁,宝塔组灰岩从海底隆升为陆地,然后在流水经年累月的侵蚀和溶蚀下,形成今日所见之石林。那么这种石林,有何奇异之处呢?

▲宝塔组灰岩中的直角石,拍摄于万盛石林(@李忠东)

石林作为我国南方独有的岩溶地貌,形成石林的岩石大多数为距今约2.99-2.5亿年的二叠纪所形成的碳酸盐岩,它们是形成石林地貌的最主要地层。

而“宝塔组灰岩”形成于距今约4.6亿年的奥陶纪,比常见的二叠纪石林古老了近2亿多年,是名副其实的“最古老的石林”。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称最古老的石林是指形成石林的岩石,而非形成石林的时间。据研究表明,地球的石林,基本都是在进入古近纪(距今6500万年前左右)之后才开始逐渐形成。而更多学者倾向于第四纪(260多万前至今)才是石林地貌演化形成的开始。

▲ 梅硐石林(@林卡)

“宝塔组灰岩”,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龟裂纹构造发育。就是岩石表面发育以四边形和五边形为主的网状构造,貌似龟壳。因此这种灰岩又被称为“龟裂纹灰岩”,而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又称其为“马蹄纹灰岩”。

▲ 龟裂纹灰岩及缝合线素描图(杨金山/绘)

这种灰岩的形成原因在学术上众说纷芸,难以形成统一认识。有人认为是岩石形成时,暴露于空气的“干缩龟裂”,也有人认为是由“水下胶体凝缩”所致,还有专家认为“受特殊构造控制下的压溶作用”才是关键。

这种灰岩在上扬子地台的分布,北起陕南, 南至黔北, 东达鄂东, 西到川中,面积可达50-60万平方千米,但普遍较薄,厚度一般在数十米之间。“龟裂纹灰岩”所形成的石林,表面石纹如雕似绘,如给石林披上龙鳞豹衣,极具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这类石林的独特个性和显著识别码。

▲ 龟裂纹灰岩成因之一:受特殊构造控制下的压溶作用说(引自资料)

形似龙鳞的岩石,在构造作用下发育大量的裂隙、节理。丰沛的降水沿着这些缝隙渗流溶蚀,便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石林。

有由多向节理控制的溶沟形成的石阵组合,也有密如刀剑的石林景观,与质纯层厚的灰岩比较,这种灰岩风化面的溶痕主要呈刀砍纹状、皱纹状。

▲石纹如雕似绘如给石林披上龙鳞豹衣(@李忠东)

由于差异溶蚀的作用,石林中下部发育与层理平行的带状溶痕、溶槽,有的带状溶槽又宽又深,形成上大下小,兀立的孤石。甚至有的溶槽完全贯通,致使上层岩石悬空、倾斜,或形成风动石。

每一个石林单体都发育溶槽,在立面呈扇形卷曲,或呈上窄下宽的壶穴状,溶脊边缘锐利如刀,石林上部和下部粗壮,腰部纤小,形态婀娜。流水沿垂直节理溶蚀,还形成竖向的管状或井状溶坑,溶槽双向溶蚀还往往溶穿岩壁,形成穿洞。

▲ 溶槽双向溶蚀还往往形成穿洞,摄于兴文太安(@李忠东)

“龟裂纹灰岩”分布的区域,气候湿润多雨。这种气候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岩溶作用,形成石林。另一方面也有利植物的繁衍生长,尤其这里正好与我国竹类集中分布区重叠,古老的石林大多与竹林相伴而生,形成了“竹中有石,石中有竹,竹石共生”的奇妙组合。

竹有节,石坚贞,石与竹的组合历来被古代画家所推崇,也是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最爱,从某种角度来讲,它代表着古代文人的欣赏倾向和审美情趣——石的峥嵘灵秀,竹的挺拔飘逸。在这里,大自然如此神奇,不经意间,便组合出了古典中国的优雅意境。

▲ 竹林与石林的配合,摄于兴文太安(@李忠东)

这种石林的分布主要和宝塔组灰岩的分布相关,因而云、贵、川、湘、鄂皆有分布,最典型的分布地位于四川盆地的南缘,因为云贵高原向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更适合石林的发育。

最典型的景观主要有三处,即四川兴文的太安石林、四川长宁的梅硐竹石林以及重庆的万盛石林。

▲密如刀剑的石林景观(@杨建)

太安石林,位于兴文县西北部的两龙乡,距县城约35公里,是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

石林隐藏在竹、树、灌丛与藤蔓之中,远远望去,一色青翠苍茫,进入密林隐藏在林中的石头便千姿百态地出现在眼前。

石林,通常高2.5~4米,或一大片垒聚,远观如城堡群落;或三两结伴,如挟酒纵啸,浅斟低唱的文人;或孤石独立,如形只影单的行者、苦僧。古老的石林遍布峻岭之中,原始而生态的存在于此,充满了“野趣”。

石林除隐藏在竹、树之中,也常显露于田野之间,甚至“生长”于村民的房前屋后,显得极其随意。

通往这些“景”点的是晨出暮归的乡间小路,古老的石林伴随着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这里的村民,每天穿梭于石林之间,早已见惯不惊。

只有偶尔来此的游客,才会惊讶于它们的存在,感叹这里世外桃源般的寂静与美丽。

▲ 石林中溶槽双向溶蚀,最终溶穿岩壁,形成穿洞(@周江陵)

梅硐竹石林发育于四川盆地南缘的长宁县梅硐镇南部,分布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要分为竹石林、石陇坡和天门寨三个片区。

竹石林片区的高简村是梅硐石林的核心分布区,石林单体高度2—10米不等,成片分布,壮观至极,主要景观有五子登科、钟馗捉鬼等。天门寨景区位于中坪村和两河口村由华洞、夫妻石、天门寨石林带、吴家洞等景观组成。

夫妻石最为壮美,其高18米,宽11米,厚4米,宛如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

▲ 梅硐石林的标志性景观,五子登科(@林卡)

▲岩石的差异溶蚀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林卡)

万盛石林位于重庆万盛区石林镇,分东西石海两个片区。

西石海成簇连片的石林、石墙、石芽、峰丛,遍布崇山峻岭,或如千队万骑、棋阵石林,或如巨扇摇曳、石鼓悬空。

东石海,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古老的石林、峰丛以及受侵蚀和剥蚀作用的溶孔、溶洞遍布峻岭。石峰上或古藤悬垂或權木独立,“林中有石,石上有树,树石共生”。

▲ 标志性景观,石扇(@李忠东

▲ 万盛石林及石林上普遍发育的溶窗、溶孔(@李忠东)

评论
科普:张萍
大学士级
石林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岩石呈锥状,柱状,剑状等兀立地表,貌似森林,不用的地形气候,水动力条件等形成不同。形状特征。
2022-03-18
传承解惑
大学士级
经历了数亿的海陆变迁,宝塔组灰岩从海底隆升为陆地,然后在流水经年累月的侵蚀和溶蚀下,形成今日所见之石林。
2022-03-18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太师级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0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