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战斗机陆地机场跑道长度约2 000米,而航母降落甲板仅仅250米左右,因此舰载机着舰难度非常大
我国舰载机首飞第一人戴明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曾说:“每一个飞行员都明白,舰载机可不是随便就能玩得起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普通飞行员的20倍。美国刚刚发展航母时,平均每2天摔1架飞机,牺牲了1 000多名飞行员。”
舰载机是航母战斗力的来源和生存的基础,舰载机的性能、数量等方面指标是航母综合战斗能力最重要的指标。舰载机能否安全、高效地在航母上起降直接影响着航母作战能力的发挥。舰载机着舰过程更是被军事专家喻为“刀尖上的舞蹈”。那么,舰载机如何着舰,难度有多大呢?
舰载机着舰过程,按由远到近一般分为归航、待机、进场、下滑、拦阻或复飞五大阶段
舰载机着舰过程,按由远到近一般分为归航、待机、进场、下滑、拦阻或复飞五大阶段。美国作为世界保有航母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舰载机着舰上积累的经验是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其舰载机的着舰体系也是最为完善和成熟。下面以美国海军现役的“尼米兹”级航母为例,介绍舰载机的着舰过程。
归航阶段
舰载机在完成打击、侦察任务后返回航母的阶段即为归航阶段。此时,归航状态的舰载机首先通过安装在“尼米兹”级航母舰岛桅杆顶端的AN/URN-25塔康无线电导航系统,确定舰载机与航母的相对距离和坐标信息。该导航系统的有效作用距离最远可达500千米以上。
待机阶段
当舰载机距离航母100千米左右时,正好进入到空中管制雷达的作用范围。空中管制雷达首先会对舰载机进行敌我识别与机型识别。与此同时,航母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开始参与并接管着舰流程。在这一阶段,各类不同的舰载机都有着不同的航线,飞行高度也不同:F/A-18战斗攻击机是600米;EA-6B电子战飞机是900米;E-2C预警机是1 200米,各种舰载机保持着安全的高度差,一旦着舰指挥官下达了着舰许可,舰载机将开始进场阶段。
进场阶段
当飞行员取得着舰许可时,便可脱离待机航线进入进场阶段,之后舰载机进入航母后方10千米的位置开始减速进场:关闭武器系统,确认飞机的重量是否符合航母着舰的标准,然后打开减速板、放下拦阻钩及起落架等,并根据天气及飞行员目视条件确定自动着舰的模式,
下滑阶段
飞行员和着舰指挥官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和飞行员的目视条件选择着舰控制模式,分为全自动、半自动、人工三种。
【上图为:当飞行员取得着舰许可时,便可脱离待机航线进入进场流程,飞行员根据天气及飞行员目视条件确定自动着舰的模式,最后在精密进场雷达和光学助降系统的指示下完成最后的下滑阶段】
拦阻或复飞阶段
通过精密进场雷达和在光学助降系统的指示下完成最后的下滑流程,直至舰载机尾钩安全挂住阻拦索降落在航母甲板上,如果降落出现失误,飞行员则重新拉起舰载机,进入复飞阶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着舰的过程中,舰载机飞行员必须大油门下滑着舰,以保持可以复飞的速度。
可见,舰载机着舰过程十分复杂,而且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根据国外媒体统计,舰载机起飞、着舰阶段是事故率最高的阶段,起飞、着舰阶段时间仅占舰载机执行任务时间的4%,而事故率却占60%以上。
【上图为:航母阻拦索用于将舰载机高速拦停,是舰载机名副其实的“生命线”,一旦舰载机尾钩未能挂住阻拦索,舰载机必须快速拉升逃逸复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