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羊“口疮”的综合预防措施

上善如水
原创
罗生金,开展动物科学养殖与动物疫病科普工作。
收藏

羊传染性脓疱口膜炎俗称“羊口疮”。它是一种副牛痘苗病毒(伪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传染性疹性和痂皮性皮肤疾病。

1 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

病羊和带毒羊为本病传染源‚常由于购入病羊或带毒羊将病带入健康羊群。

1.2 传播途径

本病是由于接触感染动物而传染的‚病毒由脓疱分泌物和干燥痂皮排出。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在干燥季节容易由皮肤擦伤而感染‚迅速传播‚通常50%以上的羊都会发生感染。乳房感染的母羊可传染至小羊‚吮乳小羊也可将此病传至母羊乳头。该病在羊群中可危害多年‚但在羊群中发病率会逐年下降‚此种病毒抵抗力强‚可在牧场和羊舍中维持多年毒力。

1.3 易感动物

本病在产羔季节易发‚常发于羔羊‚各种年龄的羊都能发病‚最多的是1~4月龄的羊羔‚发病多在放牧羊‚少见于舍饲养,以春季多发。人畜均可感染。潜伏期36~48h‚病程10~25d。可呈流行性或散在发生,成年羊较少发生。

2 临床症状

病初发病羔羊精神沉郁‚不愿采食‚下齿齿龈黏膜毛细血管充血‚融合呈红晕状。逐渐出现散在的红疹、以后患部肿大‚并形成脓肿‚经3~5d红疹变成脓肿并迅速破裂‚重症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隆起。舌表面有溃疡灶‚多未见化脓。上腭肿胀有多处坏死灶‚一致腭纹消失不清。有的口腔黏膜病变轻微‚口腔结痂。附有坚厚的痂垢‚不易剥离‚强行剥离疼痛敏感多不见化脓。患病后期病羊眼结膜潮红‚有炎性分泌物‚口腔黏膜肿胀‚形成溃疡、坏死灶‚上附有一层灰白色麸状瘕膜‚以致患羔采食吮乳严重障碍使患羊不能吃草而消瘦‚在初发羊群中羔羊的发病率高达90%‚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很少超过1%‚若有继发感染则可达30% ~50%。体温升高达40.5~41 ℃。由于病毒侵害舌‚颚‚齿龈‚口腔发生病变。口内的脓疱破溃后久久不愈‚形成溃疡灶‚溃疡面上有膜状淡黄色沉积物。此时若有坏死杆菌、葡萄球菌等感染时‚会造成病势恶化‚常引起羔羊大批死亡。

3 病理剖检

病变波及喉、咽、肝脏肿大‚表面与实质部有化脓、坏死灶‚胆囊胀大‚充满胆汁‚胆汁粘稠。肺、颌下淋巴结肿大。恶性病例的鼻腔、上呼吸道有典型溃疡病变‚口角周围有增生性桑椹状痂皮。有些病例的食道、皱胃和小肠黏膜糜烂。

4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清理污物‚对圈舍及一切用具用1% ~2%火碱溶液彻底消毒。对严重溃疡羔羊要及时治疗‚并要隔离观察。可选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口腔溃疡面或在溃疡处涂碘甘油‚然后对较轻的病羊涂以适量的云南白药粉‚每日2次‚连用3~5d‚并给病羊饮服口服补液盐配方:氯化钾1.8g。氯化纳3.5g‚小苏打2.5g‚萄葡糖20g‚温开水100ml‚溶解后供病羊自由饮用‚每日2~3次‚连用2~3d。

5 预防

5.1 严禁从疫区购买.对购买的可疑羊时‚必须隔离4~6周‚此期间内必须做多次检疫、消毒;防止创伤‚祛除发病诱因,不在带刺的草地放牧和饲喂坚硬牧草。

5.2 在患羊治疗过程中要细致小心‚不可损伤口腔黏膜和唇部健康组织‚并保护新生肉芽。治疗过的羊要在细软的草地上活动‚减少对创面的刺激‚以促进愈合。不能采食的病羊要留圈舍饲‚喂给玉米粉、麸皮等精料‚以增强抵抗力。此外‚对圈舍、饲槽和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

评论
科普张艳荣
举人级
已阅读
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