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专家提醒:帕金森病患者早期需及时服药,中晚期应尽早植入脑起搏器

医师报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关注医生、聚焦医事。
收藏

今年63岁的刘大伯,患帕金森病13年,常年饱受肢体僵硬、双手颤抖、姿势平衡障碍的困扰,走路时踉踉跄跄的,好像喝醉了酒。病情发展到现在犹如“脱缰野马”,每次服药仅能维持一小时,平时出行只有靠轮椅代步,从得病前的家庭顶梁柱成了时刻需要照顾的对象。痛苦不堪的刘大伯前不久入住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四病房,接诊医生朱敏伟副教授及团队经过详细讨论和全面评估后,认为他适合于接受ROSA机器人辅助下脑起搏手术治疗。结果术后不到一个月进行脑起搏器开机调试,老人震颤的症状彻底消失,自由转身且健步如飞,完全摆脱了轮椅的束缚,恢复了生活自理状态。

老年人三大“杀手”之一

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前夕,朱敏伟教授向媒体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此和肿瘤、心脑血管病并列为“老年人三大杀手”。此病临床表现为手脚抖动、肢体僵硬、动作缓慢等;发展到中晚期会影响到吞咽和说话,导致翻身困难、失眠、肌肉僵硬、抽筋、关节变形等问题,最终卧床。海内外著名文学家巴金、数学家陈景润、拳王阿里等人都曾受困于帕金森病,并因此离世。有统计数字表明,65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00人就有17人可能罹患帕金森病。据此推算,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患者将升至500万。在黑龙江省3700余万人口中,65岁以上中老年人约有400多万。按65岁以上群体患病率1.7%来计算,全省帕金森病人约为7.34万。

早在200多年前,医学界就对帕金森病有了深刻认识和洞察。1817年,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对此病病人进行了详细描述: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有的伴有抑郁、认知和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性症状。有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人脑中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引起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而致病,但至今帕金森病之谜仍未解开,推测与遗传、环境、年龄老化和氧化应激等因素脱不了干系。为了纪念帕金森医生,人们将每年4月11日他的出生日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

病因之谜尚未被成功揭开

朱敏伟教授指出,帕金森病病因的谜底目前还没有被揭开,推测与遗传、环境、衰老等多种因素相关联,引发脑中的黑质神经细胞死亡。而脑内黑质的这些神经元能够分泌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多巴胺,这种特殊的物质对调节肌肉活动、保持身体姿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若体内多巴胺严重匮乏时,人体就会出现肢体震颤、僵直、全身发硬、动作缓慢、转动不灵的情况,让人“坐不下,起不来,走不了”。在疾病早期之时,人们大多采用复方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等药物来遏制病情,效果比较理想,一般会持续5-8年左右,这段时间被形容为“蜜月期”。而随着病程的进展和加深,药效逐渐下降,甚至毫无效果。到后期,有些患者甚至“手舞足蹈”,根本不受控制,医学上称为“异动症”。不仅如此,除了上面的运动问题外,往往伴随的非运动症状也会给帕金森病人带来更多的困扰,如便秘、尿急、睡眠障碍、疼痛、出汗、焦虑、抑郁及幻觉等。

脑起搏器,遏制病魔肆虐

当前,对患者用药已基本失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外科神经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百姓俗称脑起搏器手术),前者是通过破坏脑内核团神经元活动,后者是利用电刺激调控异常的神经电活动,从而达到减轻和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状;前者因其破坏性、不可逆性、复发性而逐渐被冷落或弃用,后者则因非破坏性、可逆性、持续性,同时因国产设备的使用费用大幅降低而逐渐兴起。朱敏伟解释说,作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微创神经调控技术,脑起搏器手术是在患者脑内精准地植入两根电极,借助延长导线连接埋在胸口皮下的脉冲发射器,采用植入脑内神经核团的电极发放电脉冲,彻底制服“癫狂不拘”的帕金森病,最终改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且可通过调节刺激参数获得长期满意的疗效。

那么,什么样的帕金森病人适合脑起搏器手术呢?朱教授介绍,根据国内外诊疗标准与指南,是否接受脑起搏器术需要满足下面几点:原发性帕金森病、遗传性帕金森病、基因型帕金森病;曾经或现在对左旋多巴类药物有效,但当前药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呈现时好时坏的“开关”现象,或由于服药物后表现为“异动症”;病程在5年以上,规范用药后震颤顽症改善仍不理想,且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病程3年以上者也可考虑手术;选择手术时,患者年龄不宜超过75岁,若身体条件许可,经评估没有心、脑血管风险者,可放宽到80岁左右。

2017年,朱敏伟教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院神经中心研修深造,回国后在黑龙江省内率先将脑起搏技术应用到手术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他的临床理念及体会是,脑起搏器虽然行之有效,但不是所有病例都适合安放,比如部分患者合并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且认知障碍对社交、工作构成很大困难;伴发严重的抑郁、焦虑、幻觉等精神类疾病;存在其它共存疾病,如肿瘤、肾衰、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均不利于手术或生存期,等等。

而植入脑起搏器的时间节点也要讲究恰到好处,不宜过早或过晚,这是因为发病早期症状相对较轻,且对药物反应良好,同时原发帕金森病人的诊治需要长期随访,明确诊断可保证手术疗效,过早“踩刹车”未必理想;同样,伴随年龄的增加和疾病的演进,患者的心肺功能及一般状况越来越差,且后期易产生痴呆及精神类症状,无形中加大手术风险,并可能错过最佳手术时机。迄今为止,朱敏伟团队累计完成152例电极植入量,患者年龄从28岁到78岁不等,涉及到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总体手术有效率在90%以上,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极大改善,能够自行刷牙、洗脸和进行各种活动,完全达到了生活自理状态。

最后,朱敏伟教授在此向公众严肃提醒说,帕金森病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相当复杂的疾病,需要长时间与之抗争与战斗。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此病现阶段还无法彻底治愈,目前市场一些虚假广告宣称能治愈帕金森病,绝对不可信。患者要相信科学,相信专业医生,要在专家指导下按时服药,或在病情中晚期及早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朱敏伟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关爱帕金森病人,期盼他们早日摆脱“帕魔”的折磨,重返健康人生。

评论
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尔沁街道民航社区
大学士级
相信科学,相信专业医生。帕金森病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相当复杂的疾病,需要长时间与之抗争战斗!
2022-04-09
杨伟升:杨梦彬爸爸
太傅级
已发送
2022-04-10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太师级
202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