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到底有多痛?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痛风同样也要「分期治疗」
每年的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
痛风是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沉积在关节引起关节无菌性炎症,中青年男性多见。
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分别为13.3%和1.1%,并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一、痛风到底有多痛?
典型过程:
上床好好的,后半夜脚痛,并且越来越重,关节红、肿、热、痛,疼痛不能忍受。
严重者发热、白细胞升高。容易误诊为细菌感染。
二、痛风有哪些危害
高尿酸血症可以引起痛风,持续存在的高尿酸血症,通常会与其他代谢综合征相并存,包括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并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
可以引起关节持续损伤,导致关节破坏、畸形,甚至残疾。
往往会造成肾脏病变,肾功能受到损害。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和轻视,会逐步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危及生命。
20%的痛风患者有慢性进展缓慢的肾脏病。与病程长短及治疗好坏有直接关系。
临床表现有腰痛、浮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晚期可出现尿毒症。
三、导致痛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代谢病。
而痛风源自于高尿酸,当血液中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并引起滑膜炎症时才导致痛风的发生。
并不是说有高尿酸就一定会导致痛风,对于一些急性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检查尿酸水平不一定明显升高,而是一些诱因导致,比如饮酒、剧烈运动、受凉。
四、需要做什么检查
1、常规化验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泌尿系超声检查等。
痛风急性发作期多数患者有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增快。
慢性尿酸盐肾病时,尿常规可显示低比重尿、小分子蛋白尿、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管型尿。
2、血尿酸测定: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检测,血尿酸>420 μmol/L(7 mg/dl)时,诊断高尿酸血症。
3、根据症状表现选择影像学检查。
五、降尿酸药物的选择需个体化
目前国内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两类。
别嘌醇: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缓慢增加剂量,严密监测皮肤改变及肾功能。
HLA-B*5801基因检测:与使用别嘌醇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如Steven-Johnson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重症药疹密切相关。
由于HLA-B*5801基因阳性是应用别嘌醇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建议如条件允许治疗前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
我国大陆人群中HLA-B*5801基因阳性率为11.51%,以华南地区最高,可达20.19%。在有条件的地区应用别嘌醇前应进行基因检测,以减少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六、缓解痛风的方式
缓解痛风的方式最主要的是两种: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
1、一旦确诊,应尽早规范治疗,尊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时随访,不随意减停药,积极配合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控制尿酸值长期在理想水平。
痛风的病程可大致分为「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痛风同样也要「分期治疗」。
2、平时的饮食中可以遵循下面这个原则:
强调每日饮食嘌呤含量控制在200mg以下,避免摄入高嘌呤动物性食品(如动物内脏、田壳类、浓肉汤和肉汁等),限制或减少红肉摄入。
嘌呤含量——动物内脏>鱼、肉>干豆、坚果>带叶蔬菜>谷类>淀粉类蔬果。
如何选择蔬果类食品?
1、优选新鲜蔬菜。
提倡食用低升糖指数谷物、粗粮。
不宜多吃紫菜、海带、菇类高嘌呤食物。
2、不建议摄入糖分含量高的水果,尤其是果糖,如龙眼、荔枝等。
请注意:
富含嘌呤的蔬菜(比如莴笋、菠菜、蘑菇、菜花等)、豆类及豆制品等与高尿酸和痛风发作的关系不大,没有必要严格控制。
但不宜吃干豆,因为豆子的种皮富含嘌呤。
3、大部分动物类食品富含嘌呤,建议少吃红肉,如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
选择嘌呤含量相对较低的白肉,如鸡、鸭等家禽类肉。
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扇贝、牡蛎和龙虾等甲壳类海产品。
烹饪时建议水煮后并弃汤汁食用,尤其浓肉汤。
且不宜使用过多盐、糖和香辛料等。
4、保持健康体重及腰围、增加体育运动至中等水平。
痛风发作时应停止体育锻炼,即使是轻微的关节炎发作,也宜暂时中止锻炼,直到恢复后再考虑重新开始锻炼。
5、科学饮水
每日饮水量尽量在2000ml以上,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
避免酒类和含酒精饮料,尤其急性发作者同时避免含糖饮料,尤其富含果糖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