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肝癌辅助诊断血清标志物。《2017年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中指出,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血清甲胎蛋白(AFP)及其异质体是诊断肝细胞癌的重要指标。”那甲胎蛋白升高就是得了肝癌吗?小心漏诊误诊!
甲胎蛋白及其检测值
甲胎蛋白(AFP) 一种单链糖蛋白,由胎儿肝细胞合成,是胎儿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 ng/ml。在成人中,甲胎蛋白升高可见于原发性肝癌、活动性肝病、生殖系统肿瘤、孕妇、胰腺癌和肺癌等。
《2017年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推荐甲胎蛋白升高诊断肝癌的标准为:
AFP≥400μg/L,排除慢性或活动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怀孕等。AFP低度升高者,应作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约30%的肝癌患者AFP水平正常,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除了肝癌,这些情况AFP也会升高
大约8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恢复了产生甲胎蛋白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疗效考核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1
妊娠妇女
正常怀孕的妇女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胎儿期甲胎蛋白由孕妇的卵黄囊和胎儿肝脏产生,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 ng/ml,约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2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或肝硬化时,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但通常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例如,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 ng/ml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长期处于高水平(在500 ng/ml以上),或呈进行性增高,则应警惕肝癌的发生。
3
新生儿肝炎
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应与先天性胆管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4
其他原因
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一些其它消化道肿瘤、胰腺癌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升高。
甲胎蛋白升高不等于肝癌
甲胎蛋白可以视为是一种肿瘤信号,它意味着可能发生了肝癌。但是,甲胎蛋白的高低与肝癌的大小并无绝对关系。甲胎蛋白和肝癌两者的关系有两点要注意一下:
第一,小型肝癌约有三分之一不会有甲胎蛋白上升,所以甲胎蛋白正常并不表示没有肝癌的存在。
第二,甲胎蛋白升高不一定都是肝癌。由于甲胎蛋白是肝细胞发育时的一种特殊蛋白,因此在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时,伴随肝脏修复和肝细胞再生,也可产生和分泌甲胎蛋白,使血清AFP升高。使用一些刺激肝细胞再生的药物(如:促肝细胞生长素)后,也可出现AFP升高。因此,应注意AFP升高的幅度、动态变化及其与ALT、AST的消长关系,并结合临床表现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甲胎蛋白大于500ng/ml、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ng/ml、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参考文献】
[1] 梁扩寰等.肝脏病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2-253.
[2] 蔡晧东.带你读懂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