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人们的印象中,17年前的非典随着气温升高而消失,那么新冠肺炎呢?目前关于新冠病毒和温度的关系有无相关研究?
撰文/记者 李荔 编辑/刘昭
采访专家:
杨占秋(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仇子龙(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3年的"非典"至今还让不少人难以忘怀。在民众的印象里,"非典"是随着气温升高而消失的。当时,人类还没有找到可以治疗的药物,检测病毒的试剂盒才刚刚研制出来。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SARS这场国际瘟疫是如何被阻止的》一书中指出,SARS疫情被阻止,当归功于三个原因:一是病例通报透明公开;二是各国都尽最大努力控制了患病人员流动;三是天气回暖。
而新冠病毒和SARS的基因序列有85%的相似性,同属冠状病毒属成员。那么,随着天气转暖,人们隐隐中期望,新冠肺炎疫情会不会也像17年前的SRAS一样,在夏天到来后逐渐消失。气温与新冠病毒传播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世卫组织:无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
随着除我国以外,日本、韩国、意大利等经济大国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爆发式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已经是全球必须正视的现实风险。
近日,围绕"新冠病毒会否随着气温升高而逐渐消失"这一疑问,国内外公共卫生学界人士也各抒己见。
有专家认为,新冠病毒就像季节性流感一样,只要天气转暖就会逐渐消失;但也有专家,指望天气变暖遏制冠状病毒传播还为时过早。还有一些专家认为,需要对照以前的传染病传播,继续观察新冠病毒的发展趋势。
美国哈佛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马克·利普西奇表示,冠状病毒有季节性,但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具有相同性质,仍然存在疑问。
▲美国塞顿霍尔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新冠病毒检测方法(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伦敦大学的专家也倾向于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目前还难以判断其发展趋势。要想确认新型冠状病毒扩散趋势与天气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继续观望一段时间。
3月6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在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
另外,美国疾控中心官网显示,"新冠肺炎和天气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尚未可知。其他一些病毒,如普通感冒和流感,在寒冷的天气里会传播得更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月份不可能感染这些病毒。
日本感染症学会理事长馆田一博在3月9日日本政府专家会议上说,新冠病毒"不会像流感病毒那样天气变暖就消失,战斗或将持续数月、半年甚至跨年",推测将长期化。
对新冠病毒所知甚少,做好防控才是根本
在3月9日举办的全国政协"委员讲堂"推出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节目中,多位政协委员也就"新冠肺炎和天气及温度之间的关系"的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
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市卫计委党委书记、原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方来英在节目中表示,"气候环境它属于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它对于疫情会有影响。但是并不能认为温度升高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那可能是不现实的。SARS之所以最后没了,有外界环境、气候条件直接变化,同时也有我们整个人民的努力,我们防疫措施的到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张德兴进一步强调,情况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比如SARS病毒或者是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等都是冠状病毒,它们受温度湿度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科学研究,我们绝不能大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孙承业表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都是冬季高发,这个规律大家也知道。但是我们对新冠病毒所知甚少,不要期待于我们的推测,做好防控才是根本"。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仇子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有关气温与新冠病毒间的关系,大家都还不清楚。而要想知道其中深层关系,需要严谨的实验和分析。或许在几年、十几年或是几十年之后,冠状病毒又会卷土重来,其中的科学原因可能是我们还不知道病毒基因演化的规律,如果未来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找到了病毒演化的规律,我们或许有希望完全攻克病毒。
仇子龙说,目前,从病毒本身而言,不同基因特征、不同类型的病毒,其致病性、感染性都是不同的。至今,科学家和医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感染人体细胞的,只知道人体只要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部细胞产生的反应就非常明显——肺部产生炎症,免疫系统被激活。病毒与生物体的斗争将持续进行,一直是此消彼长的格局。
新冠病毒或许存在最佳传播温度
记者注意到,截止目前尚无确定的科学研究表示,新冠病毒会随气温升高消失。其中,仅有一篇发表在医学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王茂团队发表题为《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Change COVID-19 Transmission in 429 cities》的论文显示,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改变COVID-19的传播,可能还存在一个最佳的病毒传播温度,这或许部分解释了病毒最先在武汉爆发或因处于最适温度。
论文最后指出,随着春暖花开,气温进一步升高,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同时研究人员提醒,世界上气温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应采取最严格的控制措施,防止未来出现逆转。
▲国内科学家研究论文显示,气温对新冠病毒传播存在显著影响 最先在武汉爆发或因处于最适温度
气温升高后病毒传播条件可能变得"恶劣"
对于气温升高后,新冠病毒是否会消失的问题。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杨占秋也有自己的预判。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其致病过程是病毒直接进入人体的下呼吸道,直接感染肺泡细胞。呼吸道病毒耐低温,喜潮湿,冬季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季。
他说,目前我国已有很好的防控措施,比如查体温、戴口罩,取消大型公共场所的娱乐活动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流行的条件。气温升高后,病毒生存和传播的条件可能会变得"恶劣",它们再传染人的可能性可能会下降。
"但气温升高后,病毒并不会完全消失。"杨占秋认为,目前,只能说,气温升高后,新冠病毒可能不再具备传染人的能力,不太可能会引发大的流行。但它极有可能隐藏在蝙蝠或穿山甲等宿主体内。
而对于这些潜伏中的新冠病毒,来年冬天是否还会再次来袭呢?杨占秋认为,病毒是寄生物,不依附于其他生物就没法存活、繁殖。目前,新冠病毒威胁最大的地方在于其潜伏期过长。潜伏期长,说明新冠病毒适应新宿主的过程比较长,等到病毒适应了宿主之后才会导致后者发病。根据目前比较确定的信息来看,新冠病毒宿主是蝙蝠、穿山甲等,中间循环少,来年大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而且人类感染病毒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对抗,而这种抗体可维持至少3-5年。所以几年之内,新冠病毒不太可能引起新的大流行。
而对于大众关心的,眼下气温相对回暖后,疫情将如何发展?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在湖北省9日晚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病毒的特性是喜冷怕热,因此,从病毒性疾病发病的规律来看,从头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左右,这半年时间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处于病毒性疾病高发期。他认为,湖北目前疫情仍然处于高发期。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