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在水肥一体化过程中如何避免过量灌溉?

梁飞谈水肥
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于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研究和科学普及
收藏

在水肥一体化过程中如何避免过量灌溉?

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将肥料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灌水器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及相对稳定的土壤养分含量状况。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是在农作物对水、肥的实际需求上,来使用毛管上的灌水器和低压管道系统,把作物需要的溶液逐渐、均匀的滴入至农作物的根区部。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高频度的灌溉、缓慢的施加少量的水肥作用于作物的根部,使作物始终处于较优的水肥条件下,而避免了其他灌水方式产生的周期性水分过多和水分养分亏缺的情况。然而,与普通沟灌相比其独特的水肥供应方式和灌溉量使作物的整个养分吸收过程和运移机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与普通沟灌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在土壤温度、水肥分布以及盐分运移等方面均明显不同,浅层水肥供应及膜间盐分聚集加剧了作物根系贴近地表分布生长,限制了作物根系的下扎。

根系是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系的形态结构决定了根系获取水分、养分的空间和范围以及与相邻根系的资源竞争能力。因此根系定位是避免过量灌溉的第一步,根系定位主要方法有两种,挖(挖一个剖面看土壤中根系情况)和看(直接观察:下根管利用专业设备定时扫描根系分布情况;间接观察:利用水分仪根据根系吸水特征间接反应根系深度)。确定了根系分布深度后,灌溉深度控制是避免过量灌溉的第二步,相对含水量可直观的反应灌溉的起始含水量,常常被作为判断是否需要灌溉和计算灌水量的依据。

根据相对含水量确定灌溉量的主要方法也有两类,经验(根据田间持水量、土壤相对含水量等土壤水分特性,结合灌溉深度确定单次最佳灌溉量)和设备(结合根系分布特征,在土壤中预埋水分监测设备,利用设定限,控制灌溉设备启动与停止)。综上滴灌施肥只灌溉根系和给根系施肥,因此一定要了解作物根系分布的深度,根据根系分布特征,然后按照土壤湿润锋分布特征控制单次灌溉量。

为了更好的将作物根系分布与水肥一体化技术融合,笔者归纳为八句话:挖挖根拍照片,看看水咋回事。再看根怎么长,定饭量做食谱。渴一渴饿一饿,少喝点别喝多。 怎么吃更营养,回头看改一改。这八句话中,第一句讲的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物类型、土壤质地等)看清楚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第二句讲的是根据土壤质量情况,滴灌带流量等情况掌握不同时间土壤中水分运移规律;第三句讲水分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掌握滴灌水肥一体化后根系的具体分布特征;第四句讲的是根据作物类型、区域气候特征、土壤质地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灌溉制度和施肥制度;第五句讲的是作物生育前期的水肥控制,通过适当的控水控肥措施促进根系下扎,形成合理的根系分布区;第六句讲的是水肥一体化的灌溉施肥原则,即少量多次的原则;第七八句讲根系水肥根三者耦合,再调整的意义。

本文主要内容节选自本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水肥一体化实用问答及技术模式、案例分析》一书,该书2019年入选国家农家书屋,目前销量已经突破5万册,在淘宝和京东有近百家店销售。转发请联系作者授权。

作者: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田水利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