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麻栗坡是个看花的好地方,始终盘踞在山腰的云雾为这里的花朵提供了充足的水分。等微风轻轻吹过,雾气暂时散去,就会看到红的,黄的,白的,奶油色的花朵在山脊上摇曳,那就是杜鹃花了。那些花朵或大或小,或含苞待放,或圆满绽放,或似绣球,或如彩灯。
当时在在云南做研究的我,第一次发现,杜鹃花可不是路旁绿篱那几朵寒碜的小紫花。实在忍不住,折了几大朵杜鹃花回驻地,在轻轻漫过来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在幽幽的微风中品鉴它们充满诱惑的香气。
就在我遐想的时候,忽然听到厨房里“哧”入锅声,向导郭哥吼了一嗓子,“今天加一道炒杜鹃!”
骆驼蹬脚,骆驼吃了会翘辫子吗?
杜鹃花称得上是花卉界的大家族,整个杜鹃花属的植物超过1000种,家族势力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说来也是有缘,我记住的第一个植物学拉丁文就是杜鹃花的“Rhododendron”,因为在云南话中此属名的发音就是“骆驼蹬脚”,于是记住了骆驼也就记住了杜鹃花。
虽然我国的杜鹃花种类多达560多种,但是长久以来都藏在深山峻岭之中,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赏识。对于颜色气味俱佳的花朵,这种境遇多少让人感到意外。想来主要原因大概是难养。在白居易的诗中就可以找到“杜鹃花落杜鹃啼”、“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的词句,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当时文人在栽培杜鹃过程中的努力。只是,直到清代杜鹃都不是一种大众花卉,虽然屡次尝试移栽,但是成功的次数寥寥。
直到17世纪末,英国园艺学家第一次从阿尔卑斯山成功引种栽培了高山杜鹃,这才拉开了世界杜鹃栽培大发展的序幕。1856年,英国的植物研究者在我国云南找到一种名为云锦杜鹃(R. fortunei)的杜鹃花,这种颜色多变,香气袭人的杜鹃花成为后来栽培杜鹃的重要亲本。可以说,云锦杜鹃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世界杜鹃花育种的资源库,让杜鹃花真正成为一大类园林观赏花卉。
实际上,我们西南的人们早就跟杜鹃们进行亲密接触了,只不过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嘴巴。
美丽花朵的凶险一面
有一次,有个朋友兴冲冲地给我拿来一盒杜鹃糖,据说是用杜鹃花瓣和麦芽糖,“经传统工艺精致而成”。传统不传统,我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不是杜鹃菜肴的正宗。
虽然诸如迎红杜鹃(R. mucronulatum),锈叶杜鹃(R. siderophyllum),粗柄杜鹃(R. pachypodum)都可以做成鲜花美食,但是我最喜爱的仍然是大白花杜鹃(R. decorum)。这种杜鹃以白色硕大的花朵而得名,洁白的钟形花冠,感觉就像有奶油的味道。
最简单的吃法就是合着大油大火快炒,稍稍加几片蒜瓣,大蒜的香合着花的香,大蒜的绵合着杜鹃的爽脆,是春日下酒的佳肴。
不过,有时间的话,来盆豆米杜鹃汤才是体验杜鹃花味道的极致之选。豆米要选新鲜的蚕豆,把外面的软壳尽数剥去,只留下中间软嫩的豆米,略添几根姜丝之后,加清水炖煮。等豆米变软之后,再加入杜鹃花,最后加点大油盐巴调味就成了一盆洋溢着春天味道的豆米杜鹃汤。豆米鲜糯,杜鹃脆韧,让人根本就丢不掉手中的汤碗。直到汤干花尽方才罢休。
不过,不管是清炒还是炖汤,新鲜采摘的杜鹃花都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只有经过清洗浸泡,除去其中的大部分生物毒素,才可以安心食用。杜鹃这些看起来温柔可人的花朵,可不是好惹的。“骆驼蹬脚”这个“云南拉丁名”倒也有几分道理。
生物杀虫剂
杜鹃花是不是曾经把骆驼毒翻,我不得而知,但吃了杜鹃花后,牛羊甚至人中毒都是常有的事儿。于是杜鹃花又有了闹羊花,羊踯躅(zhí zhú)等等名号。甚至有池中之鱼吃了飘落的花瓣之后,都翻起了白肚皮。
像大白花杜鹃中就含有木藜芦毒素,这种毒素在低剂量时可以降低我们的血压,同时还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神经系统,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如果过量食用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严重时会引发抽搐,昏迷,甚至死亡。所以,每次吃杜鹃菜肴的时候,我都不会劝人多吃,特别是小孩子,更不能贪嘴。
如此看来,杜鹃花主要的作用还是满足我们的眼睛,偶尔让人尝点春天的味道,一定要适可而止。
不过,杜鹃花中的毒素并非有害无益。黄杜鹃(R. molle)中的闹羊花毒素Ⅲ在低浓度(0.1微克/毫升)时对离体猫左右心房收缩力均有增强作用,高浓度(1微克/ 毫升)则引起抑制作用,能降低兴奋性,可以用于治疗心动过速,高血压等疾病。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只有在化学成分提纯出来制成药物,经过严格的安全检验后才能使用,并且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为了追求保健效果,随手薅一把花花草草就吃下肚,可能有中毒的风险(日历娘:黄杜鹃俗名“一杯倒”,可见其毒)。实际上在我国民间,黄杜鹃一直都被当作“土农药”使用。研究表明,黄花杜鹃的提取液对很多害虫,比如菜粉蝶幼虫、蚜虫、粘虫(Mythimna separata)、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都具有毒杀和趋避作用。看来,做回杀虫植物的本职工作,才是黄杜鹃最好的归宿吧。
吃花要小心
云南是个花的王国,也是个吃花的王国,除了杜鹃花,云南还流行着一道美食——芋头花。没错,就是那种贡献荔浦芋头,小芋头的芋头。王小波就说过“那是一种极好的蔬菜,煮了以后香气扑鼻”。芋头花蒸茄子,芋头花配臭豆腐都是不错的下饭菜。
对芋头花的诱惑我自然是难以抵挡,不过要是处理不当,或是蒸制的时间不够长,那舌头就该受罪了。有一次在享受了芋头花之后,我的舌头麻了一下午,连把舌头咬下来的心都有了。原来芋头花拥有天南星科植物的“暗器”——草酸钙针晶,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还含有一些皂甙(gān)类物质。如果想品尝芋头花的美味,就要做好处理工作,清水漂洗三四次或者用清水浸泡30分钟,也可用热水煮2、3分钟。另外,在处理的时候最好戴上手套,免得尝不到美味的手掌也受到牵连。
看着娇艳的花朵并不好惹。花作为繁育下一代的重要器官,植物当然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经营,快开快落的它们也比那些老杆老叶要来得鲜嫩。别说是人,食草动物也不会放过如此美味。所以植物准备毒药来防备贪吃鬼,也是毫不意外的。即使是专门培育来食用的黄花菜,如果未煮熟或者吃得太多,秋水仙碱也能让人感觉嗓子发干、胃部烧灼,甚至尿血。
至于吃花的营养,连小朋友都知道,摄入养分的多少,不仅要看食物的成分,也要看你吃的量的多少。而对于含有毒素的食物来说,吃得越多,自然毒性对身体的影响就越大。杜鹃花号称维生素B6含量超群,但考虑到多吃带来的风险,恐怕还不如来点维生素B同样丰富的花菜呢。
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护身武器,要想品味其中的春日味道,还得方法得当。美丽和危险也许就在一线之间。
本文来自果壳网,作者@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