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面积达到了惊人的940万平方公里。
940万平方公里,这岂不是说整个北非都被沙漠所覆盖了吗?撒哈拉沙漠的确是几乎占据了整个北非,但并不是说整个北非都被沙漠所覆盖,因为撒哈拉沙漠的总面积虽然很大,但沙丘覆盖率并不是特别高,大概只有15%左右。也就是说在94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约只有15%左右的区域覆盖着沙丘。不过这些沙丘并不是固定的,它们的位置、高矮都会发生变化,一阵风吹过,一座数百米的沙丘就消失不见了,而在另一个地方,一座新的沙丘又拔地而起了。这就是为什么在沙漠中难以辨识方向的原因。
撒哈拉沙漠不仅很大,而且很深。
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想要得知一片沙漠的深度,可以直接使用挖掘的方式来进行探测,如果沙漠的深度相对较深,也可以通过钻孔的方式来进行测量,不过这些方法都不适用于撒哈拉沙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可是相当深的,要探测它的深度就必须要动用科技含量更高的设备,比如雷达系统。雷达探测沙漠的原理非常简单,因为地下不同界面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波形不同,通过分析这些波形就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沙漠的深度,根据目前的探测结果来看,撒哈拉沙漠的平均深度大概为150米,已探测的最深区域的深度约为320米。
150米,这听起来似乎并不是一段很长的距离,但作为深度而言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通常我们所见的30层左右的摩天大楼的高度大约为100米,150米基本上已经是50层楼的高度了,而撒哈拉沙漠最深处的320米就相当于一座100层的高楼。这让撒哈拉沙漠显得更为神秘了,引得我们不禁要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沙子全都挖空了,沙子下面会有什么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其实沙漠具有典型的分层特征,这与沙漠的形成过程是密不可分的。一片土地是如何变为沙漠的呢?一切都始于干旱。当一片区域的气候因各种原因而逐渐变得干旱,变化就开始了。
干旱首先影响到的就是植被,干旱程度越严重,地表的植物就越少,而植物的减少会使得地表的岩石直接暴露在外,于是风化作用就开始了。
地质学上的风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混合了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总之在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岩石开始逐步碎裂,慢慢地,它们就变成了细小的沙砾,同时,干旱也导致泥土中的水分快速流失,于是泥土也开始沙化,随着沙子越来越多,沙漠就形成了。从沙漠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越靠近地表的区域,风化作用就越强,而越向下,风化作用就越弱。
当我们开始对沙漠进行挖掘时,会发现随着深度的增加,沙砾变得越来越大,之后还会出现碎石,如果再往下就会看到整块的岩石,当我们把这些全部挖掘干净以后就可以看到完全没有风化的完整岩石了,而这些岩石就被称为“基岩”。
其实,沙漠不管多深,下面都没有什么秘密,最终都会是一片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基岩托底。不过,虽说都是基岩托底,但对这些基岩的地貌特征进行分析,我们也能够得到不同的信息,比如从中了解到沙漠形成的过程,就拿撒哈拉沙漠来说吧,这片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在很久很久以前,可能是一片草原和绿洲,因为从之前的雷达数据可知,在沙漠的底部存在着巨型湖泊的遗迹。
从巨型湖泊到巨型沙漠,这变化也太极端了吧?
一切的变化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地质学家认为撒哈拉地区的湖泊变沙漠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地球板块的运动。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之间的特提斯海逐渐消失,于是撒哈拉地区的夏季风逐渐减弱,气候开始变得干旱,再加上地球自转轴的周期性运动使得该地区所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出现变化,又进一步加速了该地区的沙化进程,于是一片绿洲就变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相对于自然的变迁,人类的历史是短暂的,也许在遥远的未来,这片沙漠又会重新变为绿洲,也未可知。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sunmon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