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火箭贮箱种类最全、焊接技术最先进的生产车间之一,2021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211厂天津火箭公司贮箱焊接装配车间首次实现新一代运载火箭贮箱年产能力破百。
从“一”到“百”,改变的不仅仅是数字,还有不断提升的贮箱生产能力和不断锤炼成长的研制队伍。
埋头攻关当自强
2011年,在天津火箭公司贮箱焊接装配车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级氢箱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贮箱实现了从3.35米直径到5米直径的跨越。3年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贮箱也在该车间顺利下线。随后,该车间开始承担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小直径管路研制,产能得以进一步扩展。
2019年,该车间研制了国内首件5米直径异型锥底贮箱。这个贮箱结构特殊,装配、焊接难度前所未有,且型号研制进度紧张,相关资源不到位。面对这个新的挑战,车间通力合作,一轮轮迭代优化方案,最终创造性地确定了适用的新焊接工艺。
新方法、新工艺对操作人员有着极高的要求。飞扬的烟尘里,操作人员手握重重的焊枪,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进行焊接,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和深夜的灯光见证了他们吃下的苦。2019年7月,我国首件锥底结构贮箱在该车间成功下线,填补了领域空白。
除现役火箭贮箱外,该车间还积极支撑起未来重点型号发展的需求。贮箱轻量化是提高火箭运载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车间不断突破悬空焊、摆动焊、双轴肩搅拌焊等关键技术,成功制造我国首个3.35米直径铝锂合金贮箱,为更大直径的重型火箭和新一代载人火箭研制奠定了基础。
提质增效 自我突破
贮箱焊接装配车间参照现代快递驿站存取模式,整合现有货架、储物盒等物资布置改造了“配套驿站”。各个生产班组预约配套,库房按单配套物资,便捷又高效。
这是车间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生产需求越来越大,该车间眼睛向内、发掘潜力,不断突破自我。他们以班组为依托,重新梳理了贮箱和导管生产全流程,形成5条典型贮箱和导管生产线,并不断开展工艺优化和管理优化。
将短壳和箱底并行生产,将贮箱液压试验和容积试验合二为一,将贮箱与导管酸洗工序前置……该车间面向产品交付,科学排产,提升风险预判能力;面向瓶颈短线,优化工艺,释放生产能力。按齐套排产周计划,按周计划追零件齐套,车间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该车间还梳理出了125项毁灭性操作项目,杜绝低层次人为质量问题的频繁发生;将产品流转与质控卡信息同步流转,抓牢质量底线和红线。
锤炼出一支专业化队伍
该车间工艺组组长顾中华始终记得,2011年6月,第一个交付的贮箱箱体环缝需要补焊的数量多达37处。而到2020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一级氢箱首次实现了“零排补”。这种超越得益于车间精益求精、不断突破的理念,更得益于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培养。
“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系统梳理、过程把关、兑现奖励”,该车间始终以此为方针,深抓专业化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出一支专业模块清晰、人员结构合理、技能水平突出的火箭贮箱和管路制造专业化队伍。
当前,该车间已完成248项典型示范教材的编制工作。车间党支部坚持党员和骨干双培养的理念,不断提升全员素质。车间多名员工获得“集团公司青年拔尖人才”“天津青年创优能手”“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滨海工匠”等荣誉;车间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集团公司五星级航天生产现场”“天津市工人先锋号”等称号。
天津火箭公司工艺技术处处长宋建岭介绍,未来5年新一代运载火箭贮箱年需求量将翻番。贮箱焊接装配车间将持续优化改进,不断提升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