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敦煌壁画有多难”的话题冲上热搜。对于壁画,我们的修复难点是什么?目前采用哪种理念和哪些方法对其修复的?
整理/新媒体编辑 段大卫
近日,#守护敦煌壁画有多难#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表示,“敦煌壁画‘年老多病’,颜料层可能会一片片翘起、逐渐变得酥软‘像酥团一样’,甚至开门声大一点都会掉落。”这些情况足以看到目前壁画修复工作的困难与重要性。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截图)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主要是指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教引领人类走出迷雾和苦难。中国传统艺术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和审美境界,古代壁画艺术更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主流形态之一。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画包含中国传统壁画与卷轴画,二者不仅是一脉相承,并驾齐驱,有时也互相影响。假如说卷轴画是中国人在纸帛上的书画造诣,传统壁画便是石壁上熠熠生辉的艺术之花。对于壁画,我们现在的修复难点是什么?是采用哪种理念哪些方法对其修复的?
◈ ◈ ◈
与时间赛跑的修复工作
壁画,是人类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也是现代人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传统壁画的研究以及教育等方面都还十分薄弱。因此,开展传统壁画的研究、教学探索,对当代中国画以及各大艺术门类的发展和突破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想要研究石窟壁画,就必须对中国石窟壁画进行刻不容缓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为中国石窟壁画“打补丁”之重任便落在了壁画修复者肩上。
目前石窟壁画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大量的参观游客在洞窟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迅速潮解壁画中的盐碱而加速壁面的酥碱、起甲及颜料粉化而剥落。这也是在旅游热潮中保护石窟壁画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石窟壁画修复是一件与时间赛跑的工作,不容一点马虎。比如,在敦煌石窟中的敦煌壁画,莫高窟地处沙漠干旱的恶劣环境中,风蚀和沙尘危害严重,窟内壁画正在迅速恶化。中外专家预估,整个敦煌宝库将会在未来50年到100年内消失离去,因此及时的保护很重要。
因此,修复石窟壁画需要一丝不苟地遵循科学的壁画修复工艺,争分夺秒,为时间带给壁画的伤痕“打上补丁”。
◈ ◈ ◈
是技术也是艺术
壁画作为一类特殊的文物资源,其本身除了蕴含了大量的历史、科学价值之外,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艺术品。石窟壁画的修复难度之大并非反掌之事,需要修复者拥有深厚的艺术造诣、文化修养以及化工知识等。
由于地域不同,石质差异较大,所以各地的石窟结构也略有不同,在造像和绘画的制作手法及材料的使用上也各有差异,加上中国石窟壁画的地仗质地松散,壁画真正的附着层面极其有限,仅如蛋壳一样薄,为石窟壁画修复与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左图:壁画颜料层起甲,右图:壁画颜料变色褪色(图片来源:中国美院出版社)
▲左图:壁画酥碱,右图:壁画空鼓剥落(图片来源:中国美院出版社)
目前,石窟壁画最多的敦煌石窟中,对壁画只能采取保守办法,对症下药,针对壁画的起甲、酸碱、粉化、空鼓等病害做分门别类的处理。
近几十年来,修复者们对敦煌石窟壁画主要进行了大面积脱落、起甲酥碱壁画的修复。两种修复都取得了比较好的保护效果,使病害得到有效治理,一大批濒危的壁画得以抢救。
◈ ◈ ◈
“最小干预”的保护理念
▲陕历博藏唐韩休墓《玄武图》——一个成功地遵循“原真性”的壁画修复案例(图片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最小干预”的理念,最早是在医学上应用较多,文物和病人相似,文物修复师也就是文物的医生,给病人看病,当然是要找准病因,用尽可能少的“药”治疗疾病,即文物病害。现阶段越来越强调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就是强调通过控制手段营造适合壁画存放的环境作为保护措施,尽量不去干预壁画本体,对于“濒危壁画”要及时采取抢救性保护修复。
首先这一理念也是对“原真性”理念的一个延伸,因为只要最小地干预壁画本体,才能真正做到保留其最原始的信息。其次我们现阶段使用的技术、材料是具有时代局限性的,仅仅能代表当下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加优良也更加适合壁画的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出来,所以我们就不能一次性干预到底,要给后人留下充分的再处理的空间,即“可再处理”原则。
最小干预的难度在于这个“小”,即干预的度,因为每一件壁画的情况都不尽相同,需要干预的范围和尺度也完全不同,这也需要综合考虑。
◈ ◈ ◈
科技手段助力壁画修复
文物保护有很多的地方与医学相同,当一个病人去医院看病时,往往需要先做各类科学检查,抽血验血、B超、CT等等,再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最终实施,壁画保护亦是如此。
现如今针对壁画的常用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多种多样,包括显微分析、高清及三维扫描、色度分析、高光谱分析等各类光谱分析、X射线探伤分析、偏光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拉曼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等各类仪器设备。
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其他行业的新技术也逐渐运用到了壁画保护中,如声发射技术、VR/AR技术、GPS/GIS/RS等信息技术。此外,在壁画保护修复中,各类新技术与新材料与壁画保护的结合以及壁画传统修复工艺材料的优化都是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石墨烯材料等新型材料在壁画修复中的应用;凝胶法、微乳液法等方法去除壁画表面失效材料等。
▲高清扫描仪(图片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仪(图片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显微镜下修复壁画(图片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些“黑科技”能解决大量壁画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显微手段可以观察壁画表面肉眼无法观察到的信息,包括起稿线、修改痕迹,是补色全色工作的重要依据;利用光谱类仪器可以看到紫外红外波段内的壁画表面信息,如表面残留的胶液、前人的修复痕迹等,是表面清洗工作的重要依据;利用X射线、激光拉曼、能谱仪等设备可以分析出壁画颜料、地仗成分;利用红外光谱仪、离子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设备可以分析出壁画颜料中的胶结物和可溶盐成分,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壁画制作工艺技术;这些科学仪器的分析结果作为壁画保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后续的修复提供了帮助支持。
几千年的斗转星移,古人的生活转化为了墙壁上的艺术,面对着这一件件的艺术品,我们应该怀着敬畏对其欣赏,在保护之中流传于世。
||||
(参考资料:新京报,“中国美院出版社”微信公众号,陕西历史博物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网等)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